浅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完善

2014-10-30 16:53黄伟峰
企业导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黄伟峰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工业变革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因素、利益因素、驱动因素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组织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已有“数个世纪”之久,其思想起点是亚当·斯密斯(Adam Smith )的“看不见的手”。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步引入我国,其中包括SA8000和各大跨国公司自行制定的数百个生产守则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认证与审核,使我国外向型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引起了我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相当紧迫。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随历史发展而变化,不同历史时代,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不同,甚至处于同一时代,人们所站角度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也不同。不同地域的学者因为所在地域文化的差异,定义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Bowen在他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定义到:商人(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指商人(或企业家)有责任根据社会价值观和目标的要求来拟订政策、制定决策或遵守行动线。Gordon(1976)将CSR定义为:解决由企业活动引发的全部或部分社会问题的责任或义务。Thomas M.Jones (1980 )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除了股东外,企业对社会中的相关团体负有法律和工会合同描述以外的责任。这个定义的两个方面含义很关键:一是责任必须是自愿承担的;二是责任必须是广泛的,范围从传统的对股东的责任延伸到对其他社会团体如消费者、员工、供应商和邻近社区等的责任。

(二)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所谓企业社会责

任,乃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关系责任或积极责任;(2)企业社会责任以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企业义务的相对方;(3)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或者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统一体;(4)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三)笔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期望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社会经济组织,对其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的所应该承担的法律、经济、伦理道德和慈善责任,包括遵纪守法、保证员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遵守商业道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完善的必要性

(一)企业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日益凸显。震惊全国的“红心蛋”、“多宝鱼”、“福寿螺”、“瘦肉精”、“三鹿奶粉”等事件让消费者至今仍心有余悸;“齐二药”、“欣弗”等案件更是让患者雪上加霜。企业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2014年的上海喜福事件、康师傅地沟油事件等企业企业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财产损失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其他还有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产品虚假广告问题、生态破坏问题、不公平竞争问题、货款拖欠问题等等。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的负面外部性可以得到有效约束。但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会引发道德风险,这两方面的原因使企业的负面外部性很难得到有效约束,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企业与劳动者日益增长的权利意识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短时间内不工作对生活并不会造成困境,这为他们找到自己比较满意和维护自身的权益打下了基础。其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代的劳工素质越来越高,以前劳工很多是小学、初中毕业,甚至是文盲,但是现代的劳工大多数为初中文化以上,大专以上占了不少的比例。这就为他们对世界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也为自己有何权益和如何保护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再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劳工团结合作打下了基础。信息发展,使全世界的劳工阶级更能了解相互了解和帮助,当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利益是一致时,就会联合起来,西方国家消费者通过购买力的方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劳工就是一种表现。最后一代民工在思想意识上比上代更为开放,他们大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个人享受。这些都为劳工能而且敢于借助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利打下了基础。

(三)企业与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关系日益紧密。20世纪这场声势浩大的公司的社会责任运动从各国内部的发展逐步汇集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国际潮流,所关注的问题从小范围的、局部性的发展为更具有广泛性和全局性,除了传统的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问题之外,还更为关注一些宏大的目标的实现,例如维护人权、维护社会少数者或弱势者的权益、消除贫困、消除种族歧视、遏止腐败、创造社会公平、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劳工标准和工资待遇上的差异等等。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责任运动使因公司的巨型化所带来的这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和。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完善的基本思考

(一)道德因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对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辩论是围绕企业作为团体是否具有道德主体地位展开的。道德因素不仅仅是个人主义的追求,还是团体的价值导向。企业与社会相关联,不单纯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追求者,而是社会利益的相关者。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以社会利益为导向,生产者要关注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其行为要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这些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行动要具有目的性,即这种行为是出于特定的信念、需求及欲念而采取的行动,因而,企业的目的性是企业能否承担道德责任的关键因素。(2)企业行动要有自愿性,如果将一个企业看做是“自愿”的代理人,它至少应该有一种行动的自由,即企业有做出决策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行为自由是自愿性和道德责任的一个充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企业要么能够自由行动,要么能够有所选择。(3)企业能够认知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并且能为引起的后果负责。企业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而且对行为的备选方案进行了反思和权衡。如果一个企业行为是在目的性、自愿性和故意性三者齐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企业就要承担道德责任。作为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除了遵守法律制度外,显然要严格遵守道德的底线。

(二)利益关系因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利益因素。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同时要与不同的主体交往,产生各种利益的关联。不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各有不同,它们的利益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清楚了解企业与他们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原则和采取不同的方式满足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要求。其利益关系主要有:(1)企业与员工的责任关系。企业与员工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经济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2)企业与其股东的关系。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内部公众,可以说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职责就是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应为股东提供较高的利润,确保股东在企业中的利益,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3)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衡量指标包括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等。企业要确保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所需商品和服务的一切权利,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伤害或损失。

(三)驱动因素是企业责任的本质。驱动因素是企业责任的本质。主要体现在:(1)优化生存环境驱动。企业主动创造机会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事业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企业赢得政府支持、获得稀缺资源和发展机会的有效途径。(2)增强企业竞争力驱动。为了提高财务业绩,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需要把社会责任标准纳入企业利润决策之前的战略管理部分,而不是在利润决策之后,将企业社会政策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不仅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且应有利可图。(3)赢得消费者信赖驱动。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来说,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消费者的选择,而现在消费者的选择是一种自由的、精明的多样性选择,消费者可以按照本人的意愿和偏好在市场上选购各种消费品,相当于他们对各种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厂家和商家的偏好程度。因此消费者拥有判断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最终裁决权。消费者行为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的社会关注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还希望得到具有“社会责任”的产品,也就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合理保护员工权益、保护环境,对利益相关者做到应尽的责任。

(四)文化因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竞争时的源泉,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彼得斯和沃特曼通过对100多家优秀企业的研究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提出了优秀企业的组织文化特征,并建立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卓越理论。丹尼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基于调查时的侧度,证明可感知的组织成员的参与和投入有利于组织当期和未来的财务表现。如果企业的价值观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那么相应地也会导致员工只追求薪资最大化,就不会主动地去开拓创新,其潜力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员工如果不认同企业目标,必然导致企业战略错位、组织和制度混乱、企业文化不良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企业内耗大大增加,人才频频流失,竞争力大大削弱,企业最终也不可能持续地赢得成功。所以企业如能摆正、协调好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而且还能增强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成就感、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法治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
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文献研究综述
企业销售中的社会责任营销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