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三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三大块。本文从提出的背景、主要观点、教学思想、操作流程、模式的特点五个部分进行阐释。培养学生从“知识型” 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转变。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拓展提升
一、“三分课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1.总体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矛盾多元化,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新课改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竞争,学会做人。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在这种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提出了“三分课堂”教学模式这个课题。
2.具体背景。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促成教学内容更新的同时,对教学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实现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
“三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三大块的一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三分课堂”模式的主要观点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读出问题、标划记录、查找疑难、强化记忆;合作交流:合理分工、表述质疑、指导讲解、倾听演练、疑难共商;拓展提升:规范板书、研讨疑难、讲解展示、补充抢答、倾听记录。
三、“三分课堂”模式的教学思想
1.创造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文本的阅读理解不能单纯依靠文本本身,进行文本阅读时,常会遇到很多障碍:如对文本写作年代的一无所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毫不知晓,都会大大影响到我们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前或自主学习中,有必要根据文本阅读理解实际,进行适当的写作背景介绍,相关故事情节的引介,相关人物关系的提示等,从而让学生面对文本时是“有备而来”,能够在文本阅读中做到“知人论世”。
2.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潜力生可以让他们交流字词的音形义,谈谈读后的粗略感受;中等生可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优等生可以谈谈文本写作上的技巧和语言表达特色等。这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交流情境:老师可以提示,看同学们是否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见解?(语言激发交流);教师举例子讲解,请同学们再类比思考回答(引导、点拨激发交流);出示图片引发学生想象,然后再交流(媒体创设交流情境)等。
3.把握拓展提升的善问技巧。胡适先生讲“做学问应在不疑处有疑”。语文学习的问题主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听、说”暂且不论,“读、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实在而且重要。要善于提出语言表达技巧和结构技巧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要那样写”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写什么”方面的问题。
四、“三分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教师要新颖快捷地导入新课,把学生尽快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明确任务。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案” 或“自学指导”。出示方式:①学案;②多媒体课件;③小黑板;④口头展示等。“学案” 或“自学指导”要做到学习内容、方法、要求与时间“四个明确”。
(3)问题导学。学生依据“学案” 或“自学指导”设计的基础性问题,独立学习内容,尝试解决问题,尝试生成新的问题。
(4)自学自测。学生依据“导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基础练习题(侧重“识记”层次的内容)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作简要的点评。
2.合作交流
(1)自学生疑:针对基础性问题相互提问、回答,相互交流自学成果,尝试解决困惑,记录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2)问题质疑。对“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问题,分组展示问题的答案或思路,组与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展开质疑、纠错、补充完善。
(3)导学点拨。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生成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點和易错易混易漏点知识,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点拨作用,适时进行引导、调控和激励。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构建知识结构。
3.拓展提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知水平,侧重“理解”、“应用”层次的内容,设计一些体现能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达到迁移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是深化教材知识、检验学习成果、弥补学习缺失的一步。
五、“三分课堂”模式的特点
1.自主学习的问题需有深度。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因为课堂时间相当宝贵,因此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有“于无疑处生出疑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之下,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
2.合作交流的问题需有饱和度。一堂课问题的设置应是有一定量的,问题过多,必然造成学生思考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且容易疲倦;问题过少,学生学习太简单,课堂会有很多空闲时间;问题过于笼统,学生无从下手,或者思维懒散,因此,精心设置一定量的问题,使其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既能保证学生思维发展、 “生成”“优秀答案”的时间和空间,又能保证教学进度、提升学生素质。
3.拓展学习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型问题。自拓展学习的问题最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一类的或者解题思维是丰富多彩的开放型问题。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给不同思维的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维与表达的可能,就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和展现优异学习成果、绽放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