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
【摘要】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越来越重视学生对中外名著及当代最鲜活的人文书籍的朗读与背诵。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趁着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指导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人佳篇,使语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笔者在本文中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现状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究,以期引起学生对阅读和背诵的重视。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朗读 背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7-087-01
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长。”他道出了“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深刻道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越来越重视学生对中外名著及当代最鲜活的人文书籍的朗读与背诵。因为它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易于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中学语文教師应该趁着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指导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人佳篇,使语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现在,许多学生写作水平薄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学生朗读和背诵名人佳篇少也有很大的关系。步入校园,郎朗的读书声渐渐稀少,一到上语文课,教师滔滔不绝的讲,生怕学生不理解,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总感到时间紧,哪有功夫让学生朗读背诵呢?特别是一些长课文,读一遍就要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都紧张,就更不用说让学生朗读课文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学生朗读的机会被减少或干脆取消了。一般学校的早读时间只有20分钟,大多是以教师讲题为主,朗读背诵很少。再加之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学生当中又很少有人利用课余时间大声朗读、自觉背诵优美的诗文,所以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无话可写或不知怎样写了。一些学生的作文不仅套话连篇,内容空洞,错别字多,而且连语句也写不通顺。
加强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朗读和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体味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语言运用、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慢慢懂得应该怎样写文章,并逐步由无话可写变成有话可写。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懂得抓住“读”,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他们并不多谈理论,也不越俎代庖,而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抄、去读、去背,一遍一遍,慢慢地脑中渐富,运用时就得心应手。东汉思想家王充幼时家贫,买不起书,只好到洛阳市场上去读别人摆在那里要卖的书,回到家里,便能逐一默记下来,而在读的过程中,他的记忆力提高很快,达到了“过目成诵”、“倒背如流”的地步。再如鲁迅、茅盾、毛泽东,他们之所以写出名篇佳作,除了他们的刻苦勤奋之外,这与他们能大量朗读和背诵前人佳作,并从中汲取写作营养是分不开的。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大多是佳篇妙文,如能让学生篇篇大声朗读、熟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华彩乐章”,把名言佳作完全变成自己能随时驾驭的知识,那么写作起来自然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汩汩流水注于笔端。“下笔如有神”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加强朗读与背诵,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教学方法之一。高万祥先生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方法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简单,再简单。”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朗读和背诵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及起承转合、急迫舒缓的节奏美,体会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形成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变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读,老师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能力的培养。因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早读和课文的熟读及背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克服懒惰、不愿下苦功的毛病,养成“好书不厌百回读”的良好习惯。朗读、背诵时尽力做到口耳并用,读思结合,满含情感。这样每朗读或背诵一篇,都有一份长进。中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多读多背,日积月累,定然会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