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14-10-29 08:22吴志和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有效性

吴志和

【摘要】 学生步入初三初学化学,大多数人发现化学知识点多,难理解,难记忆,导致一部分同学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倡导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应加强学法指导,加大对问题化模式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7-030-01

一、加强学法梳理,让学生“记”起来

初中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它的显著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现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基本规律等都需要记忆。

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应理解“参加”的含义是完全反应。“守恒”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再进一步理解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和用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都要用到酒精灯,为了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有更好的理解,能做到准确无误。我比较注重学法的梳理:制取氧气,酒精灯“早出晚归”;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记忆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效果好。就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要诀,加强学法梳理:“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这样的口诀记忆,定能在实验操作应用自如。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还是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其还原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容易搞混,如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精炼的话来记忆。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大大简化了记忆量。事实上,在指导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使记忆具体化,这样才能让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和牢固。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起来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联系化学问题,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讨论制取氧气的原料时,我拿出了氧化钠、木炭、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水等六种物质,让同学们选择哪一种可能用来制取氧气?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必须是含氧元素的物质,把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的思想贯穿其中,然后给出其他几种物质生成氧气的表达式以及实驗装置图,引导学生从实验操作的简便性、节约能源的角度讨论,选择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比较适合。在双氧水制氧气时,学生通过给出的表达式提出疑问:二氧化锰为什么要写在箭头的上方?我抓住这一时机,设计了一个双氧水中不加二氧化锰的一个实验,比较二者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提出二氧化锰的一个特殊作用:催化剂。当然又有同学说:你怎么知道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呢?在课堂上,我就让大家动脑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这堂课达到了高潮。

三、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实验是最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元素,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化学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均能够得到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由于实验药品和器材不足等原因没有办法完成可见度较高的演示实验,只能对照着教材中的插图,空讲实验,当然还有部分老师教学过于功利化,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而是直接讲授实验的注意点和误差分析,配合具体的例题进行应试训练,导致有些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只记答案,觉得化学学习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在平时实验教学中,我尽可能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即使是演示实验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亲自体验化学的趣味。

如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与水反应的学习,是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来验证其猜想。CO2与水的反应是书中的教学难点,我设计用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来突破。我把教材中实验设计为师生合作分组实验,首先由教师演示稀醋酸、盐酸、硫酸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实验,认识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规律的后,让学生往前面CO2溶解性实验后的矿泉水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为什么会变色,是什么使它变色?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学生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猜想,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做出以下三种合理假设:假设一:水使石蕊变色;假设二:CO2使石蕊变色;假设三:CO2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使石蕊变色。然后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间汇报交流、评价改进实验方案后依据方案分组进行探究,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后,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最后教师取出探究假设三这组实验瓶中的纸花,用酒精灯烘干,向学生展示前后实验中用到的五朵小花,对比观察它们颜色的变化,师生共同收集证据,证明是假设三成立,得出是C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色的结论,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讨论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