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究式课型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4-10-29 02:09吴杏梅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课型中职

吴杏梅

摘要:德育课采取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让既抽象又原则的概念和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实践发现,该课型能更好在学习者认知水平上发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本文通过运用具体教学案例,探索了课型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案例探究;课型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23-03

案例探究式课型,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专业学习的典型的活动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课型。它不直接定义某个知识点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某个知识点应该是怎么样的,它以问题的形式,逐层深入,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创设,使学生像科学家探索真理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从而发现问题,从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形成概念,理解并学习知识。

一、案例探究式课型的作用

(一)案例探究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案例探究式教学强调真实情境、真实事例或真实问题的创设,教师通过真实情境或问题的创设,在学习者面前呈现一个真实性的任务或问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在更真实、全面的情境中被激起,于是产生主动的、积极的探究欲望,从而亲身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案例探究的学习过程不是一种被动或者简单的认知活动,而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沿着简化的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在自己的学习发展区建构新知识,理解知识本身的意义所在。

(二)案例探究能有效地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认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传统的教学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强调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然而,藏在学生背后最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发现精神、创新意识等,在无形中被忽略了。在案例探究式课型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选择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和职业实际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职业场景中,以问题为核心,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讨论、分析、思考和研究案例,进而使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整个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三)案例探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运用案例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突破“三点一线”的能力和技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教师在备课中案例的选取、问题的设置、教材知识的整合梳理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包括认知水平、专业和职业情况,教师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突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密切结合、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能力培养、设计让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等特点。因此,准备案例探究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独立进行发现、分析、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二、案例探究式课型的实践案例

实践发现,案例探究式课型的一般过程是:

结合中职德育课的一线教学实践,下面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一节教学内容为例,采用案例探究式课型,展现案例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实践案例的内容

该案例的教学内容属于第四单元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第一框题“认清违法危害”,以探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及其危害,为后面学习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的特点是面向全国多省份各专业的中职学生,因此本课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对于学习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学生来说,存在针对性不够强或不能与时俱进等不足。另一方面,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种类繁多,分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并彰显职业特色,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经过反复调查和思考,确定本节课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向是:结合学生实际、专业和职业实际,课堂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案例探究活动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整个探究过程始终以一丙的案例为代表,层层深入探究一丙的案例,进一步体现课堂活动的整体性,实践性、教育性,贴近职业场景的活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过渡自然的同时,印象深刻,从而更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德育研究·案例探究式课型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实践案例的应用

鉴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知目标:学生能辨别一般违法行为,结合案例,陈述和归纳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特征、种类和处罚方式。情感态度观念: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感受违法带来的危害,增强对法律的认同与守法意识。运用:结合具体案例,参与小组讨论,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围绕教学目标,整节课结合真实的师兄师姐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设计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丁的哥们一丙19岁,是中职三年级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三年来在学校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后被荣幸推荐到丰田广州分公司一间4S店当实习生。一丙深知机会难得,勇于挑战公司最底层的工作——洗车以及汽修打杂服务,希望通过努力能转为公司正式员工。一天,来做汽车保养的陈先生由于车位和保养业务紧张,把钥匙交给了一丙后随即离开,准备过几天再来取车。突然一丙接到妈妈打来电话,说一丙的爸爸务农时又晕倒了让他马上回去。想起去年爸爸也因为中风和脑梗塞进入医院,差点没命。情急之下,他偷偷开了陈先生的车回家,心想把父亲送医院才是最要紧的。意想不到的是,陈先生公司突然有急事需要用车,他返回4S店找一丙拿车却不见人,于是大发雷霆要求经理赔偿损失。一丙的父亲因送医院及时度过了危险期,但一丙回公司途中被交警抓获,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并罚款500元。公司后来辞退了一丙。

围绕案例,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身边的人有过这样的遭遇吗?(2)你认同一丙的做法吗?为什么?(3)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一丙?(4)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各类行为包括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处罚方式一共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6)如果一丙仅仅17周岁,且初次违反,公安机关会怎么处罚?(7)你认为一丙最后被公司辞退、被公安机关拘留并罚款,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8)他给自己、家庭、社会与他人带来什么?如前述,按照案例探究式课型的一般过程把课堂分成了五个环节,即创情激趣——案例探究——点拨提升——巩固运用——总结评价,这五个环节紧紧相扣。首先,通过游戏组织教学,播放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接着以贴近学生生活、职业实际的典型案例为代表,层层深入,分析案例;最后在获得知识要点后,教师做好适时归纳和点拨,通过及时的案例分析巩固运用和迁移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升华认识。案例具有代表性,问题涵盖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理解和掌握了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对比传统的法律课堂教学方式,该课在案例探究推动下,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组织上,组间竞赛、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了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表现自己的舞台,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在教学方法上,探究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共同探索的主题,使师生在一个共同话题下产生对话,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积极、愉悦,师生实现了有效互动。在教学内容上,首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重点了解基本知识点,案例的选取结合学生和职业实际,创设两难情境,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结合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体现课程和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案例探究式课型的实践反思

(一)课型的基本特征

实践证明,案例探究式课型具有明显的特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见图1)。

1.以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的探究案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主题,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案例的选取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从身心两个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如实践案例,课堂整个探究过程始终以一丙的案例为代表,层层深入探究一丙的案例,过程进一步体现课堂活动的整体性,让学生过渡自然的同时,印象深刻。

3.以问题为核心。探究过程教师始终围绕“问题” 引导学生,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课程。教师根据案例情境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由浅入深,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学生始终围绕问题展开学习。

4.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突破点。案例的设计要求教师课前通过访谈调查、拍摄学生实习场景、咨询专业教师、分析企业反馈等途径,对中职生的学习与就业进行相关调查和了解。选取的案例以及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来源于中职学生在专业教育或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图1案例探究式课程的基本特征

5.以评价代替纪律管理。教师结合探究活动利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组间竞赛的课堂组织方式开展教学,并依据广州市《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参考《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与评价》有关内容,制作了本课的评价量表,整个教学过程以评价代替管理,对学生课堂参与给予及时的评价与激励,解决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与缺乏持续的学习热情等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部分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能独立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见解,不仅为本组获得荣誉,更为学生本人带来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探究欲望。在这样一种集体氛围下,促进学生的自律精神,实现了有效的课堂管理。

(二)课型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鉴于探究型的教学存在课堂教学调控难、探究本身具有模糊性,教学实际操作难以实施、结果难以控制等问题,选择探究性教学之前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也需要结合课程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选择探究的难易程度。探究教学对教师、教学环境、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的手段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疑问。

1.探究式的教学何以让全员参与持续探究。探究型课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课程、教学材料和设备,选取典型案例或设计有实际意义的各种探究活动,教学中发现,部分中职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状态缺乏等导致探究过程无法顺利进行,或难以引起学生做持续探究。因此,案例设计的重点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探究;探究实践重点是使用各种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有自信地探究起来;明确案例探究的目的是发展其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凸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一个教师头脑中,如果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想法还不够,必须让这种想法变为意识,变成自己想问题,做事情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学生观、教学观。在案例探究式教学中,从案例的选取,问题的设置到课堂的组织全过程,无一不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可见,案例探究在本质上是一种反省思维,是学生对旧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各种积极、持续、审慎的思考后,结合新知识重新反思,重构经验和认识的学习结构过程。要想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探究”起来,教师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先在课堂外“探究”。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桂香.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4]卢尚建.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2009(5).

[5]姜进梅.中等职校德育课堂的有效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何丽华;见习编辑何丽敏

猜你喜欢
德育课课型中职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