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2014-10-27 20:47:12魏彦
新闻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

魏彦

【摘 要】目前,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实践缺乏和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并针对我国专业硕士的教育特点,提出具有密苏里特色的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模式:增加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关键词】密苏里大学 双师型 新闻与传播硕士

一、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的特点

早年,我国高校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型硕士教育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教学和科研专业人才。但传统的培养模式使得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知识体系单薄、创新思维弱等问题特点,不能适应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的需求。于是,国务院委员会在2010 年批准开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机制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无法严格区分

虽然学界已经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严格区分,高校也因此将原来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但是在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里,某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仍然是由原来的理论课教师授课,所讲授的内容与之前的相差无几。而且,专业选修课的开课也是根据学生的选课人数及老师的上课时间而定,有些对于专业硕士比较重要的课程,却因为选课人数过少或是没有相应的老师授课而不能开课。最终,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并没有太大区别,这些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新闻媒体部门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不能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2、教学内容实践性缺乏及考核机制过于宽松

专业型硕士学位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于新闻与传播学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更需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内容往往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并不多。各高校在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资力度不够,教学与实践脱节。并且,高校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核机制仍然侧重于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的发表,因此新闻与传播硕士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论文写作上,实践活动相应减少。同时,大多数新闻与传播硕士所发表的论文学术性不高,最终导致专业型硕士学生在学术要求与实践能力上都达不到研究生应有水平。

3、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欠缺

国务院委员会在培养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方案中指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但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对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师资配置上有很大差别。校内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能力;校外聘请的教师,虽然实践能力较强,但是很多外聘教师在名义上作为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兼职导师,多数导师并未尽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责任,更多情况学生还是与校内教师完成科研项目。同时,高校对校外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兼职教师可能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无法定期指导学生,甚至无故中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和其他工作。

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模式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美国第一个开设新闻学硕士学位课程的大学,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雄厚的师资队伍,更是在新闻教育上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其独创的“密苏里方法”(包括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支撑体系)对美国的新闻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独特的课程设置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在建院初期提出他的教学理念:实践是新闻学习的最好方法;新闻工作不是封闭性的,而是一项面向全世界的工作。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密苏里新闻学院培育出全世界优异的新闻界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将硕士学位教育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研究生二年制的学生一共有16种专业方向,且每个方向都有不同的课程(“4+1项目”即本硕连读的学生也有9种不同方向的课程设置)。课程包括理论知识:美国新闻史、新闻学基本规范、传播法等;实践能力包括让学生掌握基本采访、写作、编辑等技能。

2、完善的实践体系

在硕士生的录取方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也会优先考虑具有媒体工作经验的申请者,这并不是忽略那些完全没有经验的申请者,而是对于这些没有经验或是经验不足的学生,学校会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提供实践的平台:在创办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同时,学校也创办了一份面向社会发行的报纸——《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在校学生可以在该报社兼职。不仅如此,学院还创办了日报、商报、电台等,在这些媒体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部门实践。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KOMU是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NBC的一个分支机构,在这家商业电视台里,记者、制片人和电视录像制作人都由学生担任。在这些机构中,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加符合新闻媒体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严格的考核机制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专业硕士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完成不少于37个学分的课时,平均每学期修4门课。除了新闻与传播知识的理论课外,学生还需要修一定的实践课。成为《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的记者就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为报纸采访、写稿、编辑。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中,有75%的学生选择做专业项目,他们毕业后直接去新闻媒体工作而不会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因此,这部分毕业生更希望对自身的工作技能有更好的锻炼,他们将目标放在了专业领域上;而剩余的25%需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则选择提交毕业论文。

4、多元的师资队伍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师资分为专业实践课教师和学术教授两个方面。学院对于专业实践课教师主要注重于他们的工作经验、授课技能和专业成果上,这些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业界有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能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专业实践课教师们拥有广阔的人脉关系网,能为学生的求职道路指点迷津。在对学术教授的考查上,学院更倾向于他们的科研能力、讲授能力和学术成果等。学术教授不仅为学生授课,也会参与院内外学术或行政会议,担任研究生论文评审委员,带领学生做学术科研项目。

三、对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尽管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具有很强的借鉴性,但是由于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中国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密苏里方法”。

1、加强新闻与传播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创新教学内容

在进行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与学术型硕士区分开,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在这期间,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打造相应的实践平台,加强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实践环节。首先,有实力的高校应当创办自主的面向社会的新闻媒体,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声誉,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其次,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平台。新闻与传播硕士除了学到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之外,也可以利用学院的实验平台得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要加强与校外媒体单位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还停留在一成不变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创新教学内容,将全世界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传授于学生,同时也要多提供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文化下的媒体运作的特点。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构,改进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课程还是由校内理论教师进行授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俨然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一方面,应该加强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的协调,引进优秀的校外兼职教师。例如可以聘请一些新闻单位的资深记者和编辑,加强校内外师资的交流。另一方面,原来的校内在职教师也可以安排到媒体单位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与之相对应,师资队伍的管理也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对于校内教师可以设立校内教师评估委员会,主要负责校内教师的引进、晋升、评定和解约等。对于外聘教师的评估,应由各地方政府建立起地方性的教师评估机构,主要负责校外教师的能力评定及教师的引进等,加速该地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构。

参考文献

①蔡雯、周欣枫,《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2006(2)

②武志勇、李由,《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J].《新闻大学》,2009(4)

③童兵,《为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拓宽路径——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期待》[J].《新闻前哨》,2010(10)

④董小玉、韩丹雨,《开放·实践·融合:构建西部高校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培养体系》[J].《当代传播》,2012(10)

⑤卞地诗,《美国的新闻硕士教育对我国媒介人才培养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

⑥党苗苗,《当代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困惑与出路》[J].《东南传播》,2008(11)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双师型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0:38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49:31
林业职院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合作意向调查研究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28:58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