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
关键词:健康;快乐;成长;收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77-01
许多为父母者在自己的成长年代因为没有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留下了很多遗憾。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总想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设法送孩子到城里去上学,想让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幸福。然而,这些家长果真给了孩子幸福吗?
如果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冷静地考察与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就不一定是肯定的。因为,不同学习条件下的小学生的幸福感受是不同的。
一、从孩子的身体健康角度认识他们的幸福感
仅看物质条件,城市学校的体育器械配置明显优于乡镇学校。城市学校有能满足运动需要的运动器材,甚至大多学校都有了塑胶跑道。而农村学校的孩子大多除了依然只能凭冰尜、陀螺、毽子、跳绳等原始器具活动、玩耍之外,就是在田野里打野仗,疯跑、攀爬,甚至掘土扬沙;能够像2013年第三期《当代教育家》中刊登的那副农村孩子在村口的简易“单杠”上做引体向上的图片那样的,就算得上较好的条件了。但是,虽然如此,决定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是器械,而是切实的锻炼。在农村,大多孩子从一年级起就要平均每天走2公里以上的路程去上学,城里学生却大多不必这样;农村孩子生活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而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低于农村;加上饮食结构及其他因素差异,以致城里的肥胖孩子、近视孩子均明显高于农村,农村孩子的体质远远优于城里的孩子。健康是快乐的前提。农村生活客观地促使那里的孩子更加健康,他们健康的体魄也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生命快乐。况且,各有各自的快乐。试想,让已经习惯了在田野里追逐的孩子们走上塑胶跑道,他们还会有抓起一把沙子追出几里地的快乐吗?
二、从孩子获得知识的角度认识他们的幸福感
班容量是衡量学生获得学习机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标。据调查,大多农村小学的班容量依然保持在40人以下。随着农村孩子涌入城市学校,农村小学的班容量还在萎缩,而城市学校的班容量却不断膨胀,大多已超过了60人,前一段一位专家介绍,某小学一个班甚至涨到了108人。那么,学生得到的课堂板演机会就十分悬殊了。如果每次6人上台板演,农村孩子每节课的机会是6次左右,而城里孩子的机会却是6节课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如此。当然,学习机会与收获知识的多少并非一致,但学生锻炼、表现的机会是最能激励学生学习、上进的动力,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高效契机。面对这绝对不等的学习机会,学生的幸福感能一样吗?
就更不必说年幼的孩子在寄宿制学校生活的内心感受了。曾考察一所寄宿制学校,周一看到了校车接学生到城里上学的情景,寒冷的冬天,孩子们6点出发,到学校还合着朦胧的睡眼;中午就餐时,我看到了他们因见不到妈妈而守望在小餐桌前不肯吃饭的情景。她们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他们父母们所憧憬的那种快乐、幸福吗?
所以我想,当我们在为自己的童年感到遗憾的时候,当我们因城里孩子享受好的学习条件感到不公的时候,当我们过早地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到了孩子们的感受?他们是否已成了父母功利心的牺牲品!
可见,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真正内涵:还给孩子幸福童年,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赢家!当然,实现孩子的这一梦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社会、学校、家庭都尽到了责任,孩子不管在哪,都会幸福!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