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丽 王海华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想事、想人、想词汇”和“紧扣核心句型进行叠加与串联”两种策略扩充教学内容,可以解决课堂容量不足、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和文本偏长,无从下手等问题,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盈和优质、高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扩充;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44-04
综观优秀的课堂教学,虽然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各异,但他们都有着高超的驾驭教材文本的能力却是相同的。他们善于挖掘有限的教材文本,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利用已有的旧知滚动,让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盈。这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而且有一定的语言生成,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课堂容量不足,只局限于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未作拓展、延伸,造成课堂教学单薄、上不足一堂课的窘境;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甚至本末倒置;对较长篇幅的教材文本,无从下手,把篇章弄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运用“想事、想人、想词汇”和“紧扣核心句型进行叠加与串联”这两种策略,比较容易取得实效。现以具体实例来阐述。
策略一:抓住主题进行“想事、想人、想词汇”
所谓“想事、想人、想词汇”是指围绕主题(话题)找出其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场景,通过“想事、想人、想词汇”这三方面进行展开、发散,同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把话题做大、做强,有更大的话语量输出,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这种策略可以针对Lets learn /Good to know等内容不多的文本。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合理、适度地拓展,打通文本与学生生活连接的通道,触发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如教学服装的课,若按常规的思路,一堂课就几个单词,颇显单薄。若大胆进行发散,就有很多以前的知识可融合进去,而不只局限于这几个词汇。比如,服装和色彩相关,颜色的单词就可结合进去;服装和季节相关,把季节单词融合在一起;服装跟天气相关,什么样的天气穿什么样的衣服,那天气的词汇也可融合进去;服装跟场合相关,参加派对与参加运动会,所穿的衣服不同,即便出去旅游,去哈尔滨与去珠海,所带的衣服也是不一样的,于是就有了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些扩充不是都在这堂课上完成,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需求、切合话题进行有选择地融合,造就内容厚实的英语课。
■
现以PEP教材为例:PEP六下 Lets talk:
John: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u: I played football. How about you ?
John: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Wu: Did you help them clean their room?
John: Yes, I did.
本课的核心句型是: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谈论的是Last Weekend以及简单的动词短语。教师若不能激活学生对生活的思维,当让学生聊聊刚过去的周末生活,学生无非回答:我吃饭了/我睡觉了/我做作业了/我玩电脑了/我看电视了/我上辅导班了/我踢球了/……这是目前小学生周末生活的常态。假如教师不作任何的挖掘、拓展,学生的回答就会千篇一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大同小异。怎样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激情、更多的输出?教会他们“想事、想人、想词汇”是个好办法。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考虑的,教师对文本的思考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施。我们先想“周末可以干什么?”在理想化的状态下,可去购物,购物要买各种各样的物品,有关物品的单词就可以激活了;可以去旅游,在不同的地方游览不同的风景,做不同的事,这些有关的词汇也可以激活;可以学习,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类的词汇就被激活;可以去锻炼,踢足球、打篮球、玩台球,运动类的单词也被激活;还可以吃美食,品尝许多味道不同的食物,食物类及味道类的单词也相应被激活。由此,涉及到的有关单词都可激活。这是“想事”,运用了头脑风暴。再想想每件事情都和谁一起做?和她/他在一起,发生哪些funny/excited的事情,这是“想人”。总之,如此激活、发散、拓展思路,给予学生的语言支架就会很多,学生就不会仅仅围绕书中有限的动词词组来回答,他们输出的就不再是空洞、贫乏的语言,而是有具体内容的丰富、鲜活的篇章了。
但要注意,“想词汇”虽然可谈的内容很多,但词汇量不够也不行。教师要根据学情不断地激活、打开交流的渠道,让学生有感受,能把它们揉到一起合理输出。所以说课堂上教师的精彩来自于学生的活动,也可以说学生的精彩来自于教师的引导。从这点来说,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更重要。若不把教的内容激活,课堂教学就会单薄、容量不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就得不到有效激发,语用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策略二:紧扣核心句型进行“叠加”与“串联”
在教学对话或篇章时,首先要找出核心句型,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其扩充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叠加式和串联式。所谓的“叠加式”,是指有的篇章只有一个核心句型,且文本内容也比较单薄时,我们需在核心句型上加以拓展并延伸,将有着内在联系的新旧知识以层层叠加的方式累积在一起,融合运用,达成新的输出。叠加式是小学课堂上非常实用的一种方式,而“串联式”则是指文本篇幅较长,其核心句型有好几句,教师可通过分别处理核心句型,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场景或载体,把所有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这就有了一定容量的语言生成和非常好的语言交流。叠加式与串联式的图示如下:
叠加式 串联式
现分别举1例,从思路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来作详细阐述:
(一) 叠加式(以1节省优质课为例)
教材文本:
■
1.找出核心句型:I can… by myself.
2.分析内涵价值(教材的情感目标)
本课的情感目标是教会学生独立做事情的能力。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能独立完成不同的事情,那才是有价值的,会得到认可和家长的赞许。由此得出:
①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在特定年龄背景下才有价值,提炼出Im…years old.(这是对知识储备的挖掘);
②我能做的这些事情希望能得到认可、赞许,就有了…says, Im a …boy/ girl/ student/ son…于是,跟这个相关的成员角色以及很多的形容词也因此得到了挖掘。
3.呈现教学策略(过程与方法)
借助上面两个步骤,已出来这文本的框架。这节课的设计如下:
①教师以图片入手,通过滚动来复习”brush teeth..”等动词短语。
②呈现。出示图片,说动词短语(make a plane/make a cake/clean the room/draw a picture),问:这些事情如果是一个baby来做,你觉得他能做吗?出示句子:
He cant make a plane but he can touch the plane.
He cant make a coke but he can ________.
He cant __________ but he can _________.
教师启发:这是一个常态的baby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假如这是一个super baby呢?这个无所不能的价值是什么?出示:He can _________.顺着这个走势,呈现该文本里的动词短语的图片,开始新授教材当中简单的动词短语。然后通过音频,分享电子书,讲述一个baby的成长史。
③开始新授I can …by myself,在此基础上,以图片作支架,进行说的练习。
Im 2 years old. I can __________by myself.
Im ___ years old. I can ________by myself.
教师给了很多可能性的示范(图片支撑),然后教师说刚才是一个小孩的成长过程,现在听一段文字,判断是几岁孩子的经历,给出3个选择:A. 1 year old B. 6 years old C. 11 years old, 播放音频。
④开始第二次阅读。阅读之前,给学生阅读任务:找到的信息哪些是文本上有的,哪些是文本上没有的?把图片圈出来,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同时顺便讲明comb my hair/Now my hair is neat,
⑤第三次阅读,给出的任务是说说刚才描述的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A.a tired girl B.a smart girl C.a afraid girl(这是为评价作铺垫)
⑥教师呈现一张男孩骑自行车的图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男孩?(a brave boy/ a smart student/a scared boy/ a strong son/ a helpful son/ a tired boy…)
Now Im 11 years old.
I can ________by myself.
Daddy says, I am a/an_______________.
⑦给出整体的框架,给更多的图片,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说得更多。
Now Im ____ years old.
I can ________by myself.
________ says, I am a/an_______________.
之后,四人一小组合作写,然后呈现在黑板上,借助板书,生成句子。
板书如下:
All By Myself
■
这就是教师通过挖掘文本使学生的输出具有震撼力的语用文本。这个课堂实例完整地诠释了叠加式的过程。
(二)串联式(以1节优质课为例)
教材文本: Changing Roles这个教材文本长,选自《小学英语语篇拓展教学百例》。短文描述了一位厌学的孩子以为母亲的生活一定比自己轻松,而与母亲交换角色,在换位体验中受到教育。文本有两段,有两个核心句型,前半部分的核心句型:I dont like to … ,but I have to …,后半部分的核心句型:Id rather be….执教者先处理I dont like to …, but I have to …这个核心句型。
1.通过唱歌曲Days of the week来复习相关的动词短语。
2. 老师让学生猜自己的秘密,来复习已学的句型:I dont like to …然后呈现答案:I dont like to be a teacher.呈现主要句型“I dont like to …,but I have to ….”让学生练说。
3.呈现第二个人物Cindy和她的妈妈Stepmother. Cindy被妈妈逼做很多事,“Cindy, wash the clothes.”“Oh, no!I dont like to wash clothes. But I have to wash the clothes.”让学生演一演。(这环节既激活家务活动词短语,又巩固此句型)
4. 出示第三个角色Jack,呈现第一段文本中有关Jack的生活记录,进行任务型阅读,回答:
(1)What can Jack only do on weekends?
(2)Jacks life is _________. A.happy B.dull
Jack叫苦连天:Its so dull. I dont like to be a student.妈妈说“Lets change roles!”用动画形象演示change roles,解决难点。
5. Jack开始了新的生活。那真实的母亲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播放母亲每天劳作的画面,以听力方式呈现文本第二段内容。阅读Jack当妈妈的新生活,出示:
Jacks new life is _______ A.happy B.dull
Jack说:Id rather be a _____?_____.
第二个语言支架呈现。妈妈愿意当什么?
Q: Shed rather be a ___?_____.
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
Dear Jack:
Im a mother. I have to cook the meals every day.
Its dull but Im happy.
Because I can share with you, my honey!
Im a mother. I have to do housework every day.
Its dull but Im happy.
Because I love you , my honey!
Id rather be a mother.(有感情朗读,音乐伴奏下的听、读训练赋予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输出语言搭建了串联式支架)
6. 回到老师本身,老师说不愿意当老师,但也有着这个职业的快乐。现在老师怎么表达呢?
Id rather be
I dont like to be a teacher.
I have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
I have to get up check much homework.
Its dull. But sometimes its happy.
I can play with my students.
I can share happiness with my students.
Id rather be a teacher.(文本示范)
7. 让生按照支架进行文本的输出:生活中你可能要去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可是你也可以从中找到乐趣。(说说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I dont like to be _________________.
I hav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 hav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s dull. But sometimes its happy.
I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d rather be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最后,把学生的文本编成一本书,书名为Life is like chocolates
这个课例是通过母亲的来信(非常好的感情升华),把前后两个核心句型紧密联系在一起,促成了最后文本的生成。这就是串联式的范例。教师创设了一个整体的可让学生身临其中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容量的语言生成和语言交流。
总之,让英语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盈的策略很多,笔者所例举的只是其中一隅。关键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教材文本的研读,对文本信息的合理整合以及对文本内容的适度拓展。这样,课堂才能变得生动、充实、丰盈,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优质、高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杜 磊.二语习得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沈 雨.例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12).
[3]郑 文.小学英语语篇拓展教学百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