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琴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阅读教学理念的变化,即要将以前注重认知、被动接受的阅读,转变为注重发展、主动探究的阅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与思考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着强烈的兴趣时,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需要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所以,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个人成长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这一不同倾向给予肯定与理解,要把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
阅读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让学生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共鸣。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完后,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思考后,体会到这句话反复出现的目的是:强调人类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表达出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同时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强调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眷恋与热爱的真挚情感!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不仅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还要抓好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