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军事课“四进”工作

2014-10-23 19:43董斌鲁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9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

董斌 鲁伟

摘要:推动《军事课》课程“四进”工作,核心是进学生头脑。如何做到“四进”,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军事课》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具有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的功能,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强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高等学校;军事课;“四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15602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8号)(以下简称《规定》),它与《关于在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1]48号)(以下简称《意见》)、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以下简称《大纲》)等构成了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配套法规体系,使高校学生军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军事课》“四进”工作,就是根据《规定》、《意见》、《大纲》的要求,将《军事课》的内容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课堂讲授、编写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让学生接受,提高国防意识。

1《军事课》的内涵

《大纲》规定,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课,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高校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课时并经考试合格给予一定的学分。军事课有特定的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军事课的内涵,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的前提。

(1)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定义。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指对学生实施较系统的国防与军事思想教育、基本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国防观,掌握基本的国防与军事知识、军事理论。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

(2)军事技能训练课的定义。军事技能训练是指对学生实施军事行为规范和军械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动作,熟悉单兵武器设备,具备服预备役的素质。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2《军事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普及学生军训以来,高等学校能够按照《大纲》组织施训,但对《军事课》指导思想和目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普遍存在把军训作为有利于学生管理的一种手段,军训的内容单调、方式简单、层次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深入发展;有些院校象征性地开设几节军事理论课,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课程来建设,思想意识上还停留在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检查上,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入发展。

2.2师资配备不够完善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政治性很强、内容范围较广的国防教育课,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国防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军事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对学生来讲有一个学习、理解、运用的过程,但有的高校由于缺乏军事理论教师,军事理论课体系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现象;还有的高校只是邀请一些军事专家和部队领导来作讲座或报告,以此取代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形式。

2.3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从现实情况看,高校都能积极开设军事理论课,但在教学上大多采用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眼于全体而忽视个体现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研究不够深入,突破不大,较少研究如何深入浅出、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方法和手段。

3《军事课》开设的意义

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知识。这是学生军事训练的直接目的。通过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单兵军事动作和单兵武器使用技能,为服预备役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通过军事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防与军事知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与战争观,为担任预备役军官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2)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意识是公民对国防的认识,包括国防义务与权利、国防观念、国防道德、国防责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公民对自身国防义务的认识。公民的国防意识决定着对待国防的态度,支配着人们参与国防的行动。公民有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是我国国防教育的战略任务。青年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学生军事训练是培养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

(3)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军事训练的灵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生军事训练全过程,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为履行兵役义务和担负国防建设责任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4)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学生军事训练是学习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过程,是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精神的过程,也是培养纪律意识、集体意识的过程。通过军训,使学生具备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养成令行禁止的作风,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意志品质方面的基础。

(5)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军事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意志品质、身心素质、作风纪律、知识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和国防后备力量中的优秀成员。

4《军事课》“四进”的内涵

现代高等学校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是高等学校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其中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应用化、操作化。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纲”。

军事课“四进”工作指的是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四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进人才培养方案是核心,进教材、进课堂是中介、手段,是进头脑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进学生头脑才是根本目的,是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堂的必然要求。

(1)进人才培养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纲》指出,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课程有强大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有视角独特的实践内容,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既崇文、又尚武,既获知、又养德,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2)进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课堂教学是《军事课》

“四进“的主渠道、主阵地,不能受其他工作的冲击,也不能用其他工作来代替。进课堂不是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满堂灌”。而是要将老师精心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采取研讨式、座谈式、解答释疑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军事理论课内容得到生动体现、丰富表达,达到军事理论课内容“四进”的效果。

(3)进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在组织人力编写时,一定要把《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整、系统的编入教材;一定要编写出适合大学生特点、具有很高理论性、学术性、实用性的教材;一定要紧跟时代,瞄准军事变革的前沿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

(4)进学生头脑。进头脑的基本含义决定了其务实求实效的主导趋向,这种趋向具体表现在“进”的各个基本环节或基本方面的相互联系之中。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进学生头脑绝不是一蹴而就,而要经历获得知识、确立信念、化为行动的过程。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授课的着力点放在军事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上,把课前、课后搜集的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问题纳入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的给予解答,架起沟通军事理论和学生思想的桥梁,努力从联系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上吸引他们,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提高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内在潜质,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军事课内容在广大大学生中被认同、被汲取,进而转化为自主的思想和自觉的行动。

《军事课》“四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进人才培养方案是“四进”的“总纲”,是其他三进的前提,它规定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内涵;进教材是“四进”的基本环节,它明确了进课堂的大方向和基本思路;进课堂是“四进”的中心环节,它是军事课内容由教材入头脑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进头脑是“四进”的根本环节,它也是对前三个环节的检验。

5《军事课》“四进”工作的原则

5.1《军事课》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避免脱离高校实际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和实践课,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军事理论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特殊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们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并逐步形成相应的道德习惯,它也是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团结协作意识、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5.2军事素养养成与职业素质提升相结合,避免脱离学生实际

军事素养是军人最基本、最核心的素质,它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综合的军事知识、基础的军事技能等。通过军事技能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层次和道德水准,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克服不能吃苦、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的弱点。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需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工作经历,而是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题,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质养才是大学生就业的“软肋”。要通过军事课教学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道德品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提升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将其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5.3军事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避免脱离教学实际

军事技能主要是通过军事训练来掌握,定期军事训练可以提高自身军事素质。但军训并不是军事课的全部内容,更不能狭义的把军训当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期间仅仅安排军事技能训练是不够的,还要安排军事理论课学习,目的是把感性认识与理论深化相结合,摆脱较为单一的以军训为主的课程体系,加强理论知识教学,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及辅修课,举办国防知识讲座等,以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摆脱枯燥的“填鸭”式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影像设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度。

5.4校内教师授课与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避免脱离客观实际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军事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广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校外军事专家有丰富的军旅生活,经验丰富,了解和掌握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军事技术的发展变化,邀请他们讲座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用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校内教师都是由各校从辅导员或人武干部中选拔担任,这些教师都经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培训,具有较强的组织和任教能力,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不能用专家讲座来代替课堂教学,否认校内教师的教学作用,而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

5.5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要取得成效,必须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关键,着眼于学习成果的转化,努力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高校要建立长期的、规范的《军事课》教学实践体制。要使教学有的放矢,增强现实感,单靠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实践。学理论不仅仅是学了多少,更重要是能否把它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国防意识,有效地指导行动,这也是“四进”的题中之义。因此,高校应结合《军事课》教学实际,设置一定学时的实践课,充分利用与部队共建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建立实践基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社会,形成两个课堂互相配合、互相衔接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R].教体艺[2007]8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在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R].国办发[2001]48号.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R].教体艺[2007]1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
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高校财务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探究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