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锋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改善脑血液循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癫痫发作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丙戊酸钠;脑卒中后癫痫;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7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085-02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sodium valproate for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epilepsy
QU Fe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Haimei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Haimen 22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dium valproate for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epilepsy.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epilepsy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with treatment with the objective of anticoagulation and improving cerebral blood circula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with additional sodium valproat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epileptic attack rate was 16.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lower than 36.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neural function deficiency between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Sodium valproate ha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for post-stroke epilepsy,has high clinical value,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hospitals of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 Sodium valproate;Post-stroke epilepsy;Clinical efficacy
癫痫属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有数据显示[1],5%的脑卒中患者会并发癫痫,因此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5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癫痫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5~76岁,平均(61.12±2.15)岁,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5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25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55~76岁,平均(61.22±2.44)岁,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4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脑梗死患者改善脑循环,防治缺血性脑水肿,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消除致病因素;脑出血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并给予降颅内压、预防感染、预防脑水肿等临床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3059),负荷量为15 mg/kg,每次剂量为5 mg/kg,每8小时用药1次,口服维持9次,后视患者实际情况减少药量。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
1.3 疗效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分为轻度缺损,评分在10.1~20分为中度缺损,评分≥20.1分为重度缺损。用药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癫痫发作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未见严重肝、肾、血液系统反应,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血小板减至98×109/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期间,实验组4例患者癫痫再次发作(3例发作1次,1例发作2次),癫痫发作率为16.0%;对照组9例患者癫痫再次发作(6例发作1次,3例发作2次),癫痫发作率为36.0%;实验组癫痫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为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应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丙戊酸钠为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减少各型癫痫发作频率,有数据显示[4-6],丙戊酸钠可使部分性发作减少30%,失张力发作减少25%,继发性大发作减少50%,阵挛发作减少66.7%,失神发作、原发性大发作减少85%~90%。
神经元在结构异常、缺失、坏死、变形时,神经递质会发生变化,细胞内外离子会发生改变,进而使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癫痫发作[7]。有研究证实[8],丙戊酸钠适用于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及年龄偏大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但丙戊酸钠用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指出,丙戊酸钠被机体吸收后,可防止钙离子内流,稳定神经细胞膜,保护神经元及其正常生理活动,进而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丙戊酸钠治疗的实验组癫痫发作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6.0%,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提示丙戊酸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保护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理舒适度,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次数。杨柳[9]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戊酸钠负荷量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控制效果较满意,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提示丙戊酸钠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可增强食欲,提升血清瘦素水平,进而增加体征,此外,丙戊酸钠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肠道痉挛等[10-11]。给予恰当的负荷量及维持量可在稳定病情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8.0%,此外为避免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应禁止药源性黄疸个人史或家族史者、肝病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应用丙戊酸钠。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及癫痫发作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安宁,林峰,解锦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7(4):1357, 1359.
[2] 邓辉,王成芳,董会芹.丙戊酸钠治疗中风后癫痫4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9(4):1112-1113.
[3] 吴志刚.丙戊酸钠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7(11):115.
[4] 丁松青.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71-72.
[5] 邹华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3,4(3):49-50.
[6] 梁琛.丙戊酸钠治疗神经内科癫痫患者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2):450-451.
[7] 莫林宏,张夏琳,刘晓玲,等.脑卒中患者出现明显U波的临床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6):857-859.
[8] 冯乐,王莹,廉治刚,等.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6(4):1394.
[9] 杨柳.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3(1):889-890.
[10] 李光春.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45-146.
[11] 孟建国.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5(5):961-962.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郭静娟)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癫痫发作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未见严重肝、肾、血液系统反应,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血小板减至98×109/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期间,实验组4例患者癫痫再次发作(3例发作1次,1例发作2次),癫痫发作率为16.0%;对照组9例患者癫痫再次发作(6例发作1次,3例发作2次),癫痫发作率为36.0%;实验组癫痫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为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应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丙戊酸钠为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减少各型癫痫发作频率,有数据显示[4-6],丙戊酸钠可使部分性发作减少30%,失张力发作减少25%,继发性大发作减少50%,阵挛发作减少66.7%,失神发作、原发性大发作减少85%~90%。
神经元在结构异常、缺失、坏死、变形时,神经递质会发生变化,细胞内外离子会发生改变,进而使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癫痫发作[7]。有研究证实[8],丙戊酸钠适用于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及年龄偏大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但丙戊酸钠用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指出,丙戊酸钠被机体吸收后,可防止钙离子内流,稳定神经细胞膜,保护神经元及其正常生理活动,进而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丙戊酸钠治疗的实验组癫痫发作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6.0%,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提示丙戊酸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保护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理舒适度,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次数。杨柳[9]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戊酸钠负荷量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控制效果较满意,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提示丙戊酸钠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可增强食欲,提升血清瘦素水平,进而增加体征,此外,丙戊酸钠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肠道痉挛等[10-11]。给予恰当的负荷量及维持量可在稳定病情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8.0%,此外为避免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应禁止药源性黄疸个人史或家族史者、肝病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应用丙戊酸钠。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及癫痫发作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安宁,林峰,解锦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7(4):1357, 1359.
[2] 邓辉,王成芳,董会芹.丙戊酸钠治疗中风后癫痫4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9(4):1112-1113.
[3] 吴志刚.丙戊酸钠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7(11):115.
[4] 丁松青.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71-72.
[5] 邹华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3,4(3):49-50.
[6] 梁琛.丙戊酸钠治疗神经内科癫痫患者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2):450-451.
[7] 莫林宏,张夏琳,刘晓玲,等.脑卒中患者出现明显U波的临床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6):857-859.
[8] 冯乐,王莹,廉治刚,等.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6(4):1394.
[9] 杨柳.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3(1):889-890.
[10] 李光春.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45-146.
[11] 孟建国.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5(5):961-962.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郭静娟)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癫痫发作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未见严重肝、肾、血液系统反应,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血小板减至98×109/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期间,实验组4例患者癫痫再次发作(3例发作1次,1例发作2次),癫痫发作率为16.0%;对照组9例患者癫痫再次发作(6例发作1次,3例发作2次),癫痫发作率为36.0%;实验组癫痫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为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应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丙戊酸钠为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减少各型癫痫发作频率,有数据显示[4-6],丙戊酸钠可使部分性发作减少30%,失张力发作减少25%,继发性大发作减少50%,阵挛发作减少66.7%,失神发作、原发性大发作减少85%~90%。
神经元在结构异常、缺失、坏死、变形时,神经递质会发生变化,细胞内外离子会发生改变,进而使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癫痫发作[7]。有研究证实[8],丙戊酸钠适用于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及年龄偏大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但丙戊酸钠用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指出,丙戊酸钠被机体吸收后,可防止钙离子内流,稳定神经细胞膜,保护神经元及其正常生理活动,进而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丙戊酸钠治疗的实验组癫痫发作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6.0%,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提示丙戊酸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保护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理舒适度,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次数。杨柳[9]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戊酸钠负荷量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控制效果较满意,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提示丙戊酸钠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可增强食欲,提升血清瘦素水平,进而增加体征,此外,丙戊酸钠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肠道痉挛等[10-11]。给予恰当的负荷量及维持量可在稳定病情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8.0%,此外为避免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应禁止药源性黄疸个人史或家族史者、肝病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应用丙戊酸钠。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及癫痫发作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安宁,林峰,解锦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7(4):1357, 1359.
[2] 邓辉,王成芳,董会芹.丙戊酸钠治疗中风后癫痫4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9(4):1112-1113.
[3] 吴志刚.丙戊酸钠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7(11):115.
[4] 丁松青.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71-72.
[5] 邹华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3,4(3):49-50.
[6] 梁琛.丙戊酸钠治疗神经内科癫痫患者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2):450-451.
[7] 莫林宏,张夏琳,刘晓玲,等.脑卒中患者出现明显U波的临床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6):857-859.
[8] 冯乐,王莹,廉治刚,等.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3,6(4):1394.
[9] 杨柳.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中风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3(1):889-890.
[10] 李光春.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45-146.
[11] 孟建国.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5(5):961-962.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