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的“连连看”引发的思考

2014-10-22 02:16罗云芳
艺术评鉴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公开课兴趣

罗云芳

摘要:本文以笔者教授公开课为实例,解析了“连连看”设计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连连看” 公开课 兴趣

2014年4月,我到某高中借班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当时该校高一的课正好上到《汉族民歌》这一课,一开始我有点犹豫。因为民歌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小学和初中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对民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陌生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更偏好于流行音乐,而民歌似乎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于是我产生了顾虑:我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民歌没有兴趣,课堂会不会互动不了?但是,转念一想,对于一个中青年教师为什么不能尝试挑战一下自己呢?我最终决定还是选择上《汉族民歌》这一课。我想我一定要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师生互动上入手,多做“选择题”,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和信心才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连连看”设计环节:

环节一:用“连连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活跃气氛。

学生在轻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中走入了课堂,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中我利用了图片与歌曲连连看,分别播放了《太阳出来喜洋洋》、《太湖美》、《船工号子》,让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用线将演唱的场景连接起来。学生听的非常认真,“连连看”的形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几乎全班学生都连接正确,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既拉近了我和陌生学生之间的距离,又成功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课堂目标的完成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环节二:用“连连看”教授新课,逐步分析,掌握重点。

在讲解民歌分类: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的时候,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我巧妙的设计音乐要素“连连看”的选项,让学生在欣赏结束后进行分组讨论,逐步分析,学生都能在积极参与的状态下,准确的选择出正确答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重点的学习。

例如:

环节三:用“连连看”设计评价,深入浅出,达成目标。

课堂评价练习时,我运用各地民歌连连看的设计,选择了五首民歌让学生将所听到的歌曲与体裁、地区“连连看”,提示学生在第二环节风格特点及积累的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连接,目标达成率100%,全部正确完成。

例如:

思考:

1.从学情分析入手,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教師在上课前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民歌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本节课运用当今学生的热门游戏“连连看”的形式贯穿了整个课堂。设计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使学生在自信中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情感体验中形成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了学生的参与,师生平等互助的共同学习,才能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2.从学生感受出发,积极引导,注重体验。

用一课时来介绍如此多的汉族民歌的内容,教学难度非常大,所以在互动中,运用“连连看”的形式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从音乐风格上引导学生感受方言对旋律构成的影响,不同体裁形式不同的音乐文化。注重学生的体验,来感受号子、山歌、小调不同的音乐美。为学生进一步聆听并喜爱民族民间音乐打下了基础。

3.从审美取向思考,去除陈旧,增添新意。

长期以来,民族音乐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等陈旧的问题,过于强调理性化的教学内容而忽略感性的音乐之美,会使得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土气、“陈旧”的错误看法。所以,教师要通过有目标、有方法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逐步改变学生已经形成的审美定式和单一的审美取向,去除陈旧,增添教学新意,这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4.从教师自身出发,加强基本功,提升实效。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而这个活水就是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合理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机智的教学方法、教师全身心的投入,用艺术的魅力感染我们的学生。然学生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公开课兴趣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如何把听公开课变成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