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2014-10-22 09:55宋文芳
考试周刊 2014年68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宋文芳

摘 要: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文章主要从感情投入、寓教于乐、课堂提问和创设高潮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了探讨,以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课,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想法,下面从四个方面论述。

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

语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满腔的热情,热爱职业,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一走进教室,就要精神焕发,神采飞扬,走进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切不可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中,迁怒学生。否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甚至厌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喜欢教师,喜欢这门课,教师就要首先喜欢、关心、爱护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个学生交流,变厌恶为热爱,变冷漠为热情,变简单粗暴的训斥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诱导,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从而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乐于接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如果说满腔热情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的话,那么在语文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就是产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时时告诫自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可能就有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类发展史上所形成的美德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学生应该是高品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是抒情的、叙述的还是说明的,都饱含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或是爱国、爱党之情,或是爱民、爱社会主义之情。它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例子。比如我在教《汉堡港的变奏》时,就同时结合作者柯岩的另一首政治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又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使他们从周总理身上不仅看到什么是真、善、美,而且懂得什么是人身上最美的品质。……所有这些,都是和教师的满腔热情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局限于课本,对学生进行政治式的说教,不倾注自己的热情与心血,那么会收到好的效果吗?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趣、情、美的愉快气氛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1.“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发现,某个人对某一学科产生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对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只要有心就不难办到。

2.“情”。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哪些情感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三种:“纵情”、“导情”和“节情”。

“纵情”就是“尽情”的意思。要达到“纵情”的要求,教师应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开掘、发现、把握文中的情感,丰富头脑。其次要把教材中的“情”恰如其分地传达、抒发出来。要让饱含真、善、美的情充分发挥感染作用,让假、恶、丑的情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有些情,需要慷慨激昂的语言;有些情,需要舒缓欢畅的语言;有些情,需要愤怒的语言;有些情,需要基调低沉的语言……總之,教师在表达情感时,必须做到尽语尽意,恰到好处。如果说这些语言称为有声语言的话,那么还有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用表情、动作表达情感的。如:面带微笑、怒目而视、摇头晃脑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起到有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导情”就是引发、开导情感。教学是教和学两方面结合的良好阵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理想时间。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必须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这样就可以达到触景生情的目的。把学生引入情境,主要靠三方面力量:一是来自教材本身。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典范的文章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美。这就要求学生多读教材,反复吟诵,细细玩味,从中发现美,体会情。二是来自教师。教师要把自己在备课中体味到的情感,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接过教材中的情种,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三是来自学生。师生一起讨论交流信息,交流情感,先知者可以启发后知者。总之,无论采用哪一种力量,导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节情”就是节制感情。有纵就要有节,纵情不能过分,要恰如其分。尤其是对教材中那些落后的腐朽的情感,教师绝不能做大肆渲染和形象的抒情。因为教学不是演戏,教师也不是演员,不能让学生染上不健康的思想。另外,在课堂上如果出现不愉快的情况,教师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怒气冲冲,对学生挖苦训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师的形象。

3.“美”。学生都处在青年时期,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可以说都是美的宝库。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可谓得天独厚。因为语言艺术是神通广大的,它不仅能把造型、表演等艺术美表现出来,还能把山川草木的自然美、人类社会的生活美描绘出来。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追求。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课堂提问上。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有感染力。要注意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必须从以下三点下工夫。

1.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2.抓住疑难点提问。这样既能化难为易,又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可以提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看似与题目无关的话,有什么理由出现?朱自清为什么要设置一个似乎可有可无的首尾呼应结构?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对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解决了一些难题。

3.抓住模糊点提问。由于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有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提问引思,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总而言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并合理安排课堂教学“高潮”。

任何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在课前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学生提出了教师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学生启而不发。三是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几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在课堂中出现,都会使教师感到尴尬。我认为这些情况的出现,对教师而言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说明学生真正动脑筋了。解决方法是:教师要热情表扬学生的这种精神,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存在,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想办法解决问题。

任何一堂语文课都不是呆板机械的重复,而是机动灵活的,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师要善于安排“高潮”,这里所谓的“高潮”,是指师生对教材产生共鸣、充分理解教材的外在表现。它往往是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学生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可以把学生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当然,制造“高潮”,要讲究出现的时间,课堂50分钟,何时设置“高潮”、开头、结尾,灵活掌握,合理调控,既要避免过早,又要排除过晚。早则恐“强弩之末”,晚则患平板冗长。另外,还要讲究“高潮”在课堂中出现的位置,一篇文章,内容本身有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设置应是课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是难点、重点、思维点、兴奋点的集中。一句话,其是教学的目标、方向。明确了主攻方向,层层铺垫,因势利导,全力以赴,直奔“高潮”,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掀起层层波澜。一堂课如果没有“高潮”,就如同一个人没了眼睛,少了灵性。“高潮”既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课堂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显现,它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指语文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并非随心所欲。说它是艺术,是指在教学中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形成个人的风格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多讲究艺术性,就一定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