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关于软技能教学及其培养

2014-10-21 11:09李庆业
电子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培养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引入软技能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分析软技能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探讨职业通用“软技能”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软技能;主要内容;培养途径

中职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中,从事某项工作的熟练技能,即职业岗位技能属于“硬”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则是“软”技能。

一、引入软技能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现行德育教育无法满足需求——授课方式

中职生目前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其中“前期原因”是很难改变和接受的,这也是困扰企业和学校多年的问题。从现实角度来看,目前的德育教育作用微小,需要采取新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来提高学生在基本道德,技能和职业操守方面水平。另外基于学生“社会发展问题”的原因,对于90后,00后学生相对思想独立,前卫的特点,应采取更加新颖和人性化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收到更好地效果。

(二)学校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授课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家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总量在各行各业中的转换越来越频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这使得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并且可拓展化的新需求。一个人在一家单位工作一辈子,在一个岗位工作一辈子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尤其针对中职学生这个一毕业即进企业的群体,换岗,跳槽往往是非常常见和正常的情况,而且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学生对新环境有快速适应能力,在各项基本素质中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从调研得出的人才基本素质雷达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对于毕业生各项基本技能都有所要求,这些技能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好数理化”到“可拓展新经济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有了非常重要的变化,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而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是体现学校是否真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重要表现。

二、“软技能”的主要内容

软技能(Soft skills):又称为非技术能力,指沟通能力,倾听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说服能力,影响力,团队建设能力等等。

软技能的内涵:相对于“硬技能”而言,软技能更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不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这种基础能力是一种可迁移能力,他使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顺利的进行职业活动,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对于其内涵,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甚至企业文化的差异而侧重点不同,应包括: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来自企业的声音认为“工作过程中的计划,系统性思考,灵活性和创造力”等。

软技能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能力。即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它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尺度。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应届毕业生基本上都要经过系统培训才能具备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因此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是企业十分重视的,往往也是应聘时重点考查的内容。

(二)时间管理能力。美国时间管理学者杰克·弗纳认为,有效利用时间这种资源,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时间管理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作用,形成习惯后,它就会永远帮助你。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时间管理是关键因素。把时间管理好才能够实现自我理想,建立自我形象,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

(三)沟通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载体,利用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个人观点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促使对方接受自己,是现代社会非常强调的重要能力,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等等。

(四)团队合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在团队中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共同努力的能力,包括善于与团队其他人沟通协调,能扮演适当角色,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保持团队的融洽等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特别是经营规模宏大的知名企业往往更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創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质。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六)实践能力。是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价值产品的能力,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和创造等实际本领。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实践经历。

(七)解决问题能力。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能够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方法、技能。它包括换位思考能力、高超的总结能力、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方案制定能力。

可以说,这七项通用职业“软技能”对“职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国际化大公司对员工在“软”素质方面的要求,往往比对职业技能方面的“硬”素质要求更加关注,并且“软”素质还将直接决定着员工的职业发展。如果每个学生清楚地知道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就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三、职业通用“软技能”的培养途径

中职职学生通用“软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德育课、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训练等几方面着手培养。

(一)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结合社会热点,挖掘鲜活素材,采用恰当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

(二)构建职业通用“软技能”导向教学模式。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职业通用“软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针对职业需要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明确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硬技能”和“软技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职业导向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从事某个具体职业应具备的能力,该工作岗位对个人素质有什么要求,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可以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具有职业针对性,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也更容易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训练目标,从而打破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导向及职业“软技能”训练结合不够紧密的传统模式。

(三)开发“软技能”系列课程和培训教材。目前许多企业较重视职业通用“软技能”培训,有些企业和专业培训公司已开发出系列课程和培训教材,如时间管理能力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團队合作能力训练、领导力训练、创新力开发与训练、学习型组织训练、执行力训练等等。中职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培训教材和训练方法,开发适合中职学生职业通用“软技能”训练的教材,探讨适合学生职业通用“软技能”训练的方法,按照技能模块进行编排和训练,真正从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软技能”要求出发,使培养与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软技能”。

(四)建立岗位化实习,强化职业“软技能”训练。职业 “软技能”与“硬技能”的培养一样,最主要的是在实践中培养训练,特别是一些与工作岗位联系密切的“软技能”要求,更应该在岗位实习中去训练提高。学生可以利用在实训室模拟工作的基本过程,增加对工作环境的认识;利用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等机会,理解职业“软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指导学生实习的教师也应从提升“软技能”方面加强指导。

(五)开展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要使学生在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升职业“软技能”,如实施礼仪教育工程,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培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组建学生合唱艺术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同时通过参加合唱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各类学生社团,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科技活动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网页设计大赛、招聘模拟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等,形成立体培养网络,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而提升职业通用“软技能”。

四、结束语

硬技能是敲门砖,培养学生的硬技能只是保障学生在技术技能起点上获得先机,具备岗位就业的“看家本领”。但只重视硬技能培养乃短视行为,提高软技能才能提高就业适应能力、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软技能不软、硬技能过硬,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冬梅.高职学生职业通用“软技能”及其培养[J].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张允志.别让软技能成为“软肋”[N].中国教育报,2012-06-20.

作者简介:李庆业(1972—),男,青海乐都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学和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培养途径
现代化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组织管理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