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下的中职商贸类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14-10-21 20:19李志华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课程改革

李志华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逐渐不能满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商贸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入手,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现代服务业发展下商贸类专业的发展改革。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商贸类专业 课程改革

从目前国家和省市政府公布的各种政策不难发现,未来几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年,同时也是各个地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年,这就意味着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为现代服务业输送人才的商贸类专业,迎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如何把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规模和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适应目前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保证,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主题。

专业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探索中职商贸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深化中职商贸课程建设策略

现代服务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给中职学校的办学带来新的挑战,也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实现职教与普教规模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指出3年培养2000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中第一产业250万,第二产业800万 ,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950万。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给商贸类学校带来的任务重,责任大。

根据现代服务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从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国家中等职业发展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中,各示范校建设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经验中可以看到,以职业导向的中职商贸专业课程建设是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在深化中职商贸类课程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操作。

(一)在培养目标上

要满足于就业的需要和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体现“以职业能力定位专业目标、以模块序化课程门类、以多种形态实现课程功能、以任务驱动编制课程内容”的课程构建思想。具体包括:

1.以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

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着眼于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就业者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终身职业教育,也已经成为不少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尤其以香港地区最为清晰,香港地区的职业教育采用阶段性设置,已经在社会工作的成人仍然就较大的机会回职业学校就读。在我国其他地区,中高职融通班、成人高考、大中专捆绑班,也成为了不少中职学校提升学生学历层次的办学方式。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的具体目标就是其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但不能忽视两点,第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约有10%是升学的,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升学这一任务;第二,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一次就业服务,更要为学生转岗再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是灵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2.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每一专业培养目标由其岗位职业群能力来确定,由于商贸专业的就业岗位“多元化”,在课程建设中根据关联性、就业比重、适量性三条原则来确定专业的岗位群。关联性是指取专业关联性大的岗位,舍关联性小的岗位;就业比重是指取就业比重高的岗位,舍就业比重低的岗位;适量性是基于三年的中职教学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每个专业取四至六个岗位数来相对缩小就业岗位群。按照这些原则确定的岗位群是比较科学的,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我们选择网店客服、美工、网店策划、售后服务、文案等作为就业岗位群来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覆盖率达96%,由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第一线销售、客服、策划、美工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二)在课程内容开发上

要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开发项目课程、技能实训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不同的课程形态,产生不同的课程功能。在商贸课程建设中,要避免课程形态的单一化,要利用多种课程形式并存互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倡导任务引领型课程。任务引领性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學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商贸类专业课程建设中,任务引领型的课程主要有:实操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实操课程是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技能单列出来,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例如会计专业的电算化操作课程,电子商务专业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项目课程选择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以完成这一任务为主线选择、组织课程内容,重在培养职业能力。对于中职学生,典型任务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侧重于一项或者两项专门的能力培养。可以看到,任务引领型课程在设计上都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为使课程结构内容与工作结构内容能够紧密结合,在课程内容编制的时候应该以典型工作任务未出发点,设置任务驱动是的课程内容。具体来说,有以下流程:

首先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这是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科学性的关键所在。开展工作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邀请行业专家对每个岗位或者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头脑风暴法式的分析和建议,将这些内容详细记录,供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分析。其次,将工作领域内容向学习领域课程转化。仅仅开展了工作任务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才能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对工作任务分析表的完善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工作,主要由教育专家来承担。教育专家一般由课程研究的行家、教学一线不同课程(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教育专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职业发展要求,再进一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任务转化成课程,每个课程可以对应着一个或若干项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过程既要注意保持工作任务及过程的完整性、独立性,又要避免知识、技能的过度重复,对于重复性非常大的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单列为课程。最后,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的课程是根据完成任务需要而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为学习评价的依据。其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在:学习任务源自工作的典型任务;任务的完成必须以一定的职业情境为载体;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课程的主线;知识、技能的学习服务任务的完成。

(三)在课程实施上

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教学的效益,实现有效教学。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在内的职业工作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它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职业工作,该教学设计要求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复杂的行动进行学习。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大脑书写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项目引导法等,它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要求课堂充分考虑学生前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形成与情境相连的社会性学习。其优点是由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

(四)在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

广大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学水平高低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保证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有效进行,必须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的能力。首先,在课程建设研究中提高认识水平课程建设不是闭门造车,不能只依靠专家去开发课程。在商贸专业课程建设中发动广大教师去调查,要求教师们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不仅体验到了课题研究的艰辛,更获得了第一手信息资料,真正体会到“就业为导向”的真谛。此外,教师们参与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直接参与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对这类课程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奠定基础。其次,以评促研提高教学能力,以评促研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手段。评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评比加深教师们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说课比赛、教学方法课例评比、专业技能大赛等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教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身需要。

二、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现代服务业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专业知识能力外,突出表现在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职业能力不仅是指与学生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创新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专业课程渗透

对所有专业课程做出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学目标不仅仅要围绕知识、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该门课程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的培养,又要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要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危机感、责任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倾斜,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的讲授应为“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以物流专业《仓储运输实务》课程为例,现代物流业已经是系统型的技术产业,仓储也不再是以往的简单搬运,这就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仓储运输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与仓库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以保证在实训中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行。

(二)开设专门的课程

开发专门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对中职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公司实训》、《商务礼仪》等课程。以的“企业经营沙盘”课程进为例,企业经营沙盘实训以“现场经历”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策略制定―实施―检验―调整的完整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决策是如何影响结果的”,进而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近企业实战,短短几天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们必须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力,激发学习的潜能。企业经营沙盘实训课程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团队合作技巧,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商贸类专业,不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适当设置此类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

(三)学生企业实践

目前,商贸类专业多实行2+1的专业教学模式,学生在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多數学生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企业工作环境,进入企业后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进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参与到企业的各种专项活动。学生得以提前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及对“员工”的要求,对于其树立职业发展观,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模式既为企业解决了短期的人力资源缺口,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职业体验,为教学积累新鲜的案例素材,实现了校企多赢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原有岗位的高移升级,现代服务业对人才信息技术要求高、专业知识要求高、职业精神要求高的“三高”,对中职教育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中职教育招收的学生起点较低,教育教学的难度大,面对现代服务业的高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迎接挑战的同时,作为中职教育者,也看到了机遇,任何一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基本上呈正金字塔,基层人员不可或缺,而且占多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现代服务业中也会给中职教育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只要中职教育能够迅速反映,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以行业需求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企业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迅速占领这些空缺,而且为职业教育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朱轶轶.就业导向中职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贸易学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李承孝、杜怡萍.建设职业导向的中职财经商贸专业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45-48.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J].职业教育研究,2009,7:72.

[5]吕鑫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J].机械职业研究,2005,4:9-12.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课程改革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