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对策研究

2014-10-21 20:19林萍谢弦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海峡两岸高等院校

林萍 谢弦

摘 要:在海峡两岸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台湾的高等教育对大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引导作用,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分析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推进海峡两岸合作办学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海峡两岸 高等院校 合作办学

0.引言

近二十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给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空间。大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海峡两岸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海峡两岸教育的共同发展。尽管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由于两岸的高等教育原本同根同源,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地缘接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独特优势。尽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已日益活络,但合作办学尚未实现。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提出在部分高校先行实施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在此政策鼓励下,福建部分高校抢抓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历史机遇,开展和台湾高校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合作项目的先行先试性质,决定其实践进程的多样化、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和探索。因此,本文针对海峡两岸合作办学议题,对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及对策进行分析。

1.实践及理论研究现状

海峡两岸的合作办学实践从2007年开始才引起广泛关注。内容基本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各界人士对海峡两岸合作办学的呼吁及提案;第二,两岸高校校长对合作办学的研讨会的通知和报道;第三,一些高校与台湾大学达成的合作办学的尝试,当前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这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两岸合作办学的具体运转和实施情况缺乏深入的调研,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对已有的学术文章的综合和分析之后发现,对于两岸合作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海峡两岸高校合作的一些问题的调查。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李瑜芳(2009)对两岸高校是否有必要实施双联制?那类学校率先实行双联制?如何实施双联制等问题进行调研。[1]

(2)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进行比较。蓝劲松(2001)对台湾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两岸在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异同。[2]沈斐敏等(2007)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进行比较,提出海峡两岸应相互借鉴。[3]

(3)海峡两岸合作办学的具体操作途径的建议。比如肖川(2008)提出以闽台办学为主要途径,设立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特区的必要性及具体操作途径。[4]

2.海峡两岸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2000年以来,两岸高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交流频繁,两岸教育界人士分别到对方高校开展讲学、研讨、科研合作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两岸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呼声高涨。

1.1 台商人才本地化策略为两岸高校合作提供契机。随着海峡两岸合作的继续深化,越来越多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建厂。他们也改变以往做法,实施人才本地化策略,台商认为这样首先可以降低人事成本;其次,大陆人才刻苦耐劳。再次,实施人才本地化策略利于与当地企业进行分工合作及策略联盟,进而有利于开拓大陆的内销市场。因此大量启用大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已是台湾企业在大陆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使高校教育更好地满足大陆台商人才本地化策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众多大陆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使得大陆高等教育供给不足。大陆高校虽然数量众多,但随着大陆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高等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习实训和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校企之间合作不畅导致学生实习困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还很少。因此,大陆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水平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1.3 台湾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熟经验为大陆提供借鉴。台湾在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起步早、发展快、办学体系完整,总体上开放度程度、师资水准均较高。它强调实务教学,加强技术学习,实施专题制作,办理技能鉴定,实施企教合作,为其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被台湾企业界称为台湾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之一,有许多经验可供大陆借鉴。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合作办学的呼声高涨。通过和台湾高校“强强合作”、“强项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进真正具有优势的、急需的教学资源,让大陆高校借鉴台湾高等教育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推动大陆高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提高大陆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从而加快培养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尤其是台资企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

3.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模式

近二十几年来,海峡两岸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的优势,在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模式:

3.1 产学合办模式

产学合办是以台资企业、两岸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主的合作办学,直接为台资企业服务。这种模式特点是具有行業教育性质,合作机构主要培养某个行业方面的人才,生源与去向稳定,教学针对性强。与台资企业结合紧密,直接为台资企业服务,人才产销渠道相通,有利于发挥产学优势。这种办学模式较适合在台资企业密布的地区实施。例如醒吾技术学院顾怀祖家族,?在江苏盐城射阳县创立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在上海松江兴办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3.2 院校合办模式

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合作办学的一种模式,适应面广,合作方式多样。主要合作方式有:开课、办班,合办专业,合办院校等,其主要特点是:能充分利用国内高等院校的现有条件及配套资源优势,起步快,受经费投入等因素制约少,较容易达成合办协议,且教学的计划性较强。

3.3 联合课程设置模式

我校作为唯一入选的本科院校——闽江学院也专门成立了海峡学院,与台湾三所高校联合开办三个专业四个方向,采用3+1教学模式,学生第三学年到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它是内地高校与台湾高校第一个本科层次联合培养人才的项目,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随后,闽江学院又看准福建的地铁、高铁即将上马,海西交通建设大提速,对交通人才的需求将逐步上升的发展契机,又筹建了交通工程学院,与台湾中华大学签订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另外,福建省高校还率先开展闽台高校“分段对接”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院校率先和台湾高校联办共建41个专业,开展闽台职业院校“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培养海西主导产业及台资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做好推进与台湾高校的合作办学和双方学历、学分互认的前期准备工作;

3.4 交换学生短期研习模式

目前,两岸一些院校互相交换学生进行短期交流,2013年秋,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指派100名大二学生到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交流。2009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提出在部分高校先行实施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政策鼓励下,福建省高校在内地率先成批次选派学生赴台高校学习一年,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238名学生,赴台湾中兴大学、中州技术学院等四所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另外,台湾的高等院校也积极投入交换生合作事业中。立德大学将于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起,与厦门南洋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等几所大陆姊妹校合作培养学生;大陆合作学校的学生提出申请,经两岸高校批准后即可赴立德大学就读,学制四个月;学习结束后,大陆学生可获得立德大学颁发的“结训书”和“课程休业证明”,所修的学分回大陆后亦被承认。

4.推进海峡两岸合作办学的建议

可见,在高等教育领域,两岸高校的合作办学之势愈来愈强,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更具多样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合作项目的先行先试性质,决定其实践进程的多样化、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两岸高等教育的合作仍存在这一系列急需突破的问题,例如双方高校的合作模式还不够完善,体制也不够规范,措施的实施也不够成熟,这些将会制约了两岸交流和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1引入两岸民间投资进行校企合作

在两岸合作办学中,民间资本投资教育,进行校企合作主要是高职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教育的投资比较少,发展也不够成熟。高层次的学历是未来两岸学生和当今社会的重要选择之一,所以,应大力发展本科以上的高等院校合作,引入两岸民间资金,把它投入高层次教育合作办学建设之中,使高校与企业在信息、人才、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进行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资源,这样不但可以在资金方面为合作方减轻一定的压力,还能提高办学的硬件水平,帮助与国外教学条件接轨,提高国际化程度,从而独具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海峡两岸的学生。另外,校企合作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模式,例如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校办产业模式等,对学校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合作办学科学有效运营。

4.2 完善两岸合作的政策保障

在2008年10月,福建省教育厅率先制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的通知》,但《意见》本身尚存在很多不足,两岸合作办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摸索期和法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期,一系列的制度性障碍制约了进一步发展。首先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存在时间限制,现在台湾方面规定大陆学生赴台进行文教交流的停留时间最多仅为4个月,而4个月的时间明显是不够的。其次,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和认可问题。两岸学历还不能互认,这使得学生对是否到对方的学校学习产生顾虑;另外,台湾学生在本地可以“一证多照”,但大陆学生在台湾却不能考照和拿证;再次,物价、税务、外汇等问题,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不但是教育行政的问题,同时还会涉及到负责税收、民政及海关等事务的劳动行政部门及金融部门。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从审批、宣传、质量监管以及审计等的合作办学监管体系,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才能避免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非法办学、追求暴利等现象。因而制定一个有指导性的、可操作的、详细具体的两岸合作办学实施细则十分必要。

4.3 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引进台湾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核心。台湾对大陆学生没有语言障碍,台湾的优质资源容易为我们吸收和利用。然而,由于两岸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特殊的行政区,两岸企业文化、高等教育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台湾更多的是沿袭欧美建制,强调高等教育的实用性、操作性等;大陆则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更加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与连贯性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差异会造成专业对接上的困难,优质资源引进过程艰难,而两岸高校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引入资源的良莠不齐。

引进优质资源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合作伙伴的信誉,认定台湾高校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其次要多方了解所需信息,知己知彼,取我所需,了解该校的教育体制、管理体制、合作方的信誉、教学质量、专业特色等信息,以确保引进的是互补的优质教学资源,遴选双方办学条件较好的主干专业或特色专业进行联办共建;在此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闽台双方的优势和条件整合培养目标、对双方的课程与教学计划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引进哪些台湾优质课程,课程上如何衔接,学分如何互认,以及学生赴台学习和实习计划,从而确保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吻合。第三,要通过双方教师的双向交流活动,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互相开放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与台湾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素质和横向科研合作能力,促进我方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度发展。

4.4 建立两岸合作办学的监管保障机制

监督管理是政府干预市场资源配置、具备一定再分配效果的方式。首先是合作办学的监管模式的构建,我国目前的教育监管主体是政府,政府在专业性、独立性、效率性、包容性以及非政治性等等方面具有某些局限性。因此可以引入非政府组织,由政府委托其执行法律规定监管框架下的专业职能,而政府则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执行监管框架下的专业职能,如进行价格管制及质量管制。其次是办学质量监管模式,办好两岸合作项目的前提是必须达成双方的共识,尊重法律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同时,由于双方各自办学模式和利益目标的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工作机制的运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要坚持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服务于区域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第三,鉴于合作办学过程中费用较高,办学学校经济压力较大,建议主管部门支持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并允许第三方的投资建设。第四,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海峡两岸合作办学应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文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学生在学习及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由于学生赴台学习的费用比较高,建议政府或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助。

总之,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是积极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实践探索,也是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的结果。两岸教育各具特色,通过和台湾高校强强合作,引进具有优势的教学资源,提高大陆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加快培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紧缺人才。为促进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应不断创新合作办学的主要模式,解决合作办学中急需突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瑜芳.关于海峡两岸高校实施双联制的调研报告.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2]蓝劲松.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科学时报,2001.

[3]沈斐敏,赵黎.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2007.

[4]肖川等.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8,(2).

[5]殷革兰,曹育南.浅谈两岸高职院校合作的着力点.中国高教研究,2006,(3).

[6]黄建如,黄敏.台湾研究集刊.2010,(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FJCGGJ11—054)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海峡两岸高等院校
海峡两岸
基于合作办学的民航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海峡两岸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