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涛
摘 要:作为地方型应用高校,课程考试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但是,现行的高校课程考试在考试形式、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少的弊端。本文对目前高校课程考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阐释,结合当今国内外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进一步加快考试形式、监管形式等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利用能力,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 考试改革 人才培养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重要性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中,教育改革的关注度跻身前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大学的考试制度是否能够对培养服务社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起到实质性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科学而又合理的考试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方向良性的互动;相反,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遏制学生个性和各方面才能的发展,甚至耽误学生的前途。因此,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对大学考试制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成为大势所趋。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模式、题型单一固化 考核学生的方式原本多种多样,但是目前大学的考试方式却极为单调,绝大部分以笔试为主,而其他形式的考核,如口试、实践操作等很少被采用。而在笔试的试卷中,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为主。在这种考试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1],很多学生形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功利化的想法,学生更希望教师“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很难真正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考试的内容过于局限于教材
目前的高校考试,考试的内容过于局限于教材。在考前,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重点。因此学生平时不认真上课、不做课堂笔记、不涉猎拓展知识,考前临时抱佛脚。学生在复习时大多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背诵、重复练习课后练习题型,死记硬背考试重点。令考试背离了原来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不会综合分析、理解课堂学到的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助长部分学生学习惰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利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不利于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考试目的模糊,效果有限
考试的目的不单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反馈方式。而在现在一学期一大考的考试制度下,有些课程往往只开一个学期,每学期的考试往往设在期末,而等考试成绩出来后,学生们可能在个下学期有较少机会接触这门课程。这时候,期末成绩就变成了只有学生向教师的单方面的学习反馈,而缺少了双方向的反馈。而实际上,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问题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考试成绩,因为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2],重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由此促进双方向考试目标迈进。
(四)学风不正,作弊现象严重
高校的考试过程中,考试作弊的现象较为普遍且严重。考试作弊方式五花八门,其中有:1.部分学生在考试前,把平时的一些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重点背诵内容等以小纸条的形式带入考场,在监考员不注意时进行查看;2.部分学生完成试卷并且制作好答案,以小纸条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或者以借物的形式,把答案藏于小物体当中,进行传递;3.有的学生通过要求上厕所,在厕所使用电子设备、直接与他人交流等进行作弊。学生作弊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存有侥幸心理,同时对没有作弊的同学传递消极暗示。种种的考试作弊行为,助长不良考风与不良学风的形成,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五)考试试题质量不高、评卷标准不科学
当前高校考试试题一般是由任课考试命题。但不乏会出现一卷多用,甚至是多年都用一套试卷的现象。有些试题只是在计算题中稍微变化了一下数字,更有甚者连数字都未有变动。出现这样的乱象根源在于任课老师思想上的惰性,偷懒心态严重。
我们常会听到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对学生的升学、奖学金甚至将来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学生对分数往往锱铢必较。而在考试试卷中主观题占一大部分,对于这种没有绝对标准答案的题目,得分主要取决于评分老师的主观因素,而有些评分老师将分数绝对化、答案标准化、评分标准呆板化[3],如此不科学的评分标准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平时的印象分、老师的人情分、老师的好恶分使得对考核的质量大打折扣。部分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主动联系老师,通过老师为其考试成绩加入人情分等,使其能够侥幸及格。这样不公平的分数,助长学生的考试侥幸心理,学生从思想上不能认清考试的目的与意义,也使得教育质量降低,对于老师与学生百害而无一利。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一)、丰富考试形式,笔试与实操并用
单一的考试形式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在较大的偶然性,也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4],考试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评价学生的手段。若将评分标准不局限于一学期一张试卷上,而是每阶段性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也不限于笔试,而是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口试、论文、答辩、实际操作、社会实践等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更加客观和公平。
(二)考试内容跳出教材,理论与实践并重
要解决考试内容过于拘泥教程这个问题,必须要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作為准绳。考试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的部分章节,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重点。试题的内容设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且结合学科发展的动态。根据不同考试内容,设立不同类型的考试题型。在题型设计方面增加其灵活度,增加题型设计的开放性。题型的重点应着重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利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涉猎课外补充知识。另外,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渗透与综合。
(三)调整思维,明确考试目的
当前普遍认为考试的目标是检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知识掌握了多少[5]。但目前的考试形式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反映在一张试卷上面,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检测出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很难对于学生的现有知识进行一个弥补与完善。学生知道的还是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考试达不到一个反馈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通过考查的形式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做一个检测,根据考查反映出来的结果,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个学习阶段予以弥补,这样考试才有其真正意义。
(四)加强诚信教育,严抓考风考纪
建立和完善考试纪律的相关制度,促进考风、学风建设[6]。考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风与学习效果。要让学生考出真实的水平和实际能力,必须要严抓考风,加大检查力度与处罚力度,严肃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的行为,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遵守考试纪律的重要性。加大对考试监管形式的创新,部分学科可实行“无人监考”,推动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考风建设。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保证这一新型考试监管形式的顺利实施。
四、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都应该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考试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考试方面更是要更加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明确考试目的。诸如此类的考试制度改革,不仅对于学生本身,对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参考文献:
[1]饶子正.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2]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5).
[3]徐宇琼.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03).
[4]吕耀平,高和香,高和林.我国高校考试形式的现状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1(05).
[5]徐宇琼.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繼续教育研究,2008(03).
[6]饶子正.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