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10-21 20:19秦少隽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对策

秦少隽

摘 要: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是高校思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自费读研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研究生资助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以期构建全面的资助体系,实现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发挥资助育人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研究生收费 资助育人 对策

一、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本科生培养规模越来越大,由此造成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为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这就意味着他们将继续无法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特别是2014年研究生全面收费后,贫困研究生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升级,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焦虑和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话。在这一背景下,资助政策显得极为重要,只有采取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研究生,才能消除这部分群体的后顾之忧,保证高等教育公平性,提高研究生培养效率。

二、 当前我国研究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研究生资助主要依赖国家的财政拨款,其他社会力量资助渠道较少、占比很低。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依赖政府的传统思维方式,致力于挖掘社会资源,但这方面的工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实际情况依旧是政府扶持资金僧多粥少,无法满足所有贫困研究生的需求。

2、 资助力度不高

当前的主要资助方式分为奖学金、“三助”岗位和导师资助三大类。研究生奖学金目前集中在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上,而其他奖学金形式少、金额少、受奖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学校提供的“三助”岗位数量有限、工作层次不高、内容单一、报酬偏低,不足以调动广大贫困生的积极性;导师资助机制目前还不完善,由于学科差异的存在,不同学科的导师所获得资源不同,某些基础学科的项目资助额度较小,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3、 资助机制不完善

各高校对于贫困研究生的资助方法基本参照本科生,具体标准和程序没有明确依据,导致研究生资助工作开展不顺利。且无论是在指标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倾向于本科生。同时,以奖学金为主的无偿资助,在研究生资助体系中占据比例过大。

4、 缺乏相应的国家政策导向

目前社会各界对捐资助学的认识还不够,多数捐赠者处于一种无序和自发的状态。他们缺乏信息渠道,无法明确了解需求群体的情况,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大部分捐赠都集中于名牌院校,普通院校获得的资助计划或项目较少,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亟需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组织引导,促进社会捐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效率最大化。

三、解决研究生资助问题的对策

1、增加资助主体,拓展资金来源

在学校中建立捐资助学管理机构,积极合理的向社会公开学校捐资助学方面的信息和需求,改變一直以来被动等待的局面,增强学校自筹资金的能力;加强校友会工作力度,以校友会平台定期开展相关慈善活动;利用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从经济收益中划出一定百分比作为助学资金,同时也吸引企业成为贫困研究生资助的主体;联系各类社会慈善团体,争取他们对于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关注,合作设置各类奖励基金和助学基金[1]。

2、减少无偿资助比例,完善研究生“三助”制度

无偿资助可以改善部分贫困研究生的经济状况,但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滋生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负面思想。而“助教、助研、助管”的资助体系,不仅可以改善研究生的经济条件,同时还可以将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拓展知识领域与学术视野,完善知识体系,锻炼他们认识自我、走向社会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适当减少无偿资助的比例,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与学习、工作业绩挂钩的“三助”形式中,使其真正起到助困育人的双重目标。

完善研究生“三助”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设“三助”岗位,在严把审核关的基础上,优先聘用那些未获得或少获得奖学金且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

(2)结合各年级各类型研究生特点,合理设置岗位。研究生一年级以课程学习为主,能够胜任的多为综合管理类岗位;二年级研究生将进入科研或实习状态,对于助教、助研的岗位需求将会增多[2]。

(3)制定岗位标准,进行岗前培训,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提升研究生的实干能力,确保“三助”工作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4)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三助”薪资待遇,为研究生“三助”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3、创新资助形式,扩大奖助金覆盖面

(1)增设奖学金种类。目前,研究生奖学金种类较单一,且针对性较弱。如优秀奖学金只有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能获得,而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的却不在奖励范围之内。应当根据学校鼓励的人才培养方向,设置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实干型、文体型等不同类型的单项奖学金,完善奖学金资助方法,提升各类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技术能力优势,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联系交流,吸引单位来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对于已有明确就业意向的在读研究生,可以与单位签订协议设立定向奖学金,在读期间由单位支付其上学费用,学生毕业以后到该单位工作一定年限。这样既可解决贫困研究生在校时遇到的经济问题,又能较好地满足某些地区和行业的人才需求[3]。

(2)强化导师资助制度。导师可以在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将科研项目细化,分配给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承担,并在合理的考核机制下发放相应的科研津贴。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还能较好地解决研究生资助问题。

(3)对不同学校和专业实行差别收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受教育成本高,入学率低,不仅对教育公平不利,也不利于教育效率的提高。根据高校所在地区的不同实行差别收费,可以改善这一问题。不同学科专业间也存在着办学成本差距,而现行的政策是各专业间收费差异不大或无差异,这就造成了教育成本补偿不公平现象。对于竞争性较强、就业后收益较高的专业,收费标准也应提高,使教育成本与预期收益相对应;对于个人收益低、但国家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则应降低收费标准,提高资助力度,保证这些专业人才的供给。

4、国家立法完善资助体系

随着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全面施行,我国需要构建针对研究生的专项资助体系。同时我国的慈善减免税额度过低、程序复杂,阻碍了慈善捐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倡导个人、企业和慈善机构捐资助学;其次要改革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提高慈善捐助的免税额度,鼓励更多的捐款应用到教育事业上;最后应合理减少慈善捐助免税申请的流程环节,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捐赠者能够简便易行的办理相关手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慈善捐赠投入到研究生资助事业上来。

参考文献:

[1]赵海利.研究生校外兼职现象透视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2(6):50-51.

[2]杨溪.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收费标准研究[D].湖南大学, 2006.

[3]叶菲.湖北省高校贫困研究生资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