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珍
摘 要:学习上的成功愉悦,能够满足学生成绩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内驱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探讨了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踏上成功的阶梯,体验成功的愉悦,进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主体作用;兴趣;多媒体设备
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踏上成功的阶梯,体验成功的愉悦,进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逐渐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是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角色扮演,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再现历史情境。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地这样设计情境: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景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据史实以力争”,最后再加工成系统的结论。
新课标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编演历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教学形式。如学习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在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之后,让学生表演短剧(由5个学生表演)。1个学生表演:一个老百姓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邻居钱财;4个学生分别扮演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来评价这一现象。通过学生表演,使学生能穿越时空,经过切身的体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会历史的脉搏,更加理解历史。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初中历史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一些阅读材料、活动建议等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将历史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愉悦。在教学中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教材内容,选取符合历史事实,具有科学性、典型意义的素材,并结合课堂目的,选择能解决难点、突出重点的镜头、画面,以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授“中日甲午战争”时,主要剪辑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击“吉野号”的镜头来突出主题,把用热血生命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录像声画并茂,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战役壮烈场面与英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同跳动,在这时抓住时机,提出思考题:(1)甲午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2)结合《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为什么甲午战争最后会失败?從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义愤,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生经过深入探究,在一问一答中形成了思想交流,对问题有了自己比较深刻的生成性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与感受“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探究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多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进行激励式的评价。激励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乐意、主动、积极的态度。激励性语言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更高的热情和保持更持久的兴趣,促进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承认,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大危机与新政”一课中的“学习效果评估”采取:(1)学生自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演讲展示学习成果,同时介绍探究学习的过程、曾遇到过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对一些大家有分歧的观点,采用表决方式做最后的选择等;(2)他人评价。每一小组演讲结束后,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向演讲者代表提出质疑,由演讲者代表回答,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学生会问:“你说要保证大银行的信用,让人们去存款,怎么保证”?演讲者代表可回答:“政府出面保障银行信用”。所有的小组演讲之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小组。此时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激励学生只要在学习上有投入,就一定会有提高、有收获。
四、活用媒体设备,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活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些内容可以巧妙地利用音(录音)像(CAI课件、电影、投影)等手段,生动具体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历史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赤壁之战”的时候,教师预先可截取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片段,加以其他相关材料做好课件。上课时先简单介绍一下战争的始末使学生有初步认识。随后就利用课件来表现战争场景,同时结合课文中的材料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播放视频,学生目睹刀光剑影激烈的战斗场面,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对学生加深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中“公车上书”这一节时,播放视频剪辑:康有为和《公车上书》,理解事件的经过。播放完毕后,开展讨论:①视频中的康南海指的是谁?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②视频中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什么活动?③《公车上书》是一群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做出的爱国的行为。大家想过没有,假如你是1300多名举人中的一人,你会在联合上书中签名吗?为什么?④找一找:公车上书失败以后,维新派又开展了哪些活动?通过媒体展现历史故事,形成历史事件概念,再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起了学思考的动机,从而活跃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应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拓宽学习途径,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学习的成功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励他们产生获取更多知识的愿望。因此,教学的开放不仅仅是课堂内的开放,更要扩展到课堂外。开设第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知识的课外拓展延伸,如组织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在历史活动小组里,我常常让他们自己撰写一些历史小论文,让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定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例如,我们上“图说红军长征”这一活动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定图说的主题,由小组分工编写历史故事、设计画页、撰写画面的文字说明,装订成册。作品形成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对本组的作品内容与制作过程进行介绍、说明。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平时课堂上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受益更大,他们通过活动课锻炼了胆量,尝试到了参与的快乐。通过活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长征的认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以及表达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好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学科优势,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设计课堂作业,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应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和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多给学生表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创设探究氛围,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那发自肺腑的愉悦。
参考文献: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