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牧区民族类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感想

2014-10-21 20:08卡桂莲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卡桂莲

摘要:在民族类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是一个难题。我根据自身感受,就如何在牧区民族类小学提出以下想法。

关键词:民族类小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218-0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牧区民族类小学中越来越重视,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探究式教学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要求。它是通过学生实施主动探求知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发展学生独立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在民族类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使用时,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转变藏族小学生固有的传统学习习惯。受藏传佛教学习方式的影响,藏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死记硬背,对书本内容和教师讲的内容不求甚解,只是专注于记下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应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可是面对参与式教学时,这种传统模式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障碍,民族类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与之战斗的准备。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总结。要让这种教学模式被学生接受,并能切实影响他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我根据自身感受,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1.在创设情境中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在民族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 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牛羊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赶进牛圈?哪些赶进羊圈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牧区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再如教学"十以内乘法"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两个数,教师马上准确无误地说出得数,老师连看也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乘数,怎么就知道得数?学生心中充满好奇和疑问,都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进而对掌握九九乘法表打下基础。

2.要加强自主探究时的课堂组织引导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但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时,必须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引导。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切实动起来,想起来。要防止教师把问题扔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的现象发生。因为对牧区的藏族小学生来说,他们如果离开老师的引导,自己去面对解决问题,往往会导致以下情况发生。如有的同学会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那儿发呆;有的同学则会和同学聊天,说闲话;有的同学虽然在看书,可脑子里决不会思考问题。这种种情况决定了自主探究的失败。所以,教师一定要预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在自主探究时也要注意引导、组织学生往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走。通过多次的反复适应,相信一定会在牧区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正确的自主探究的烙印,从而真正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

3.要注意合作交流小组的人员组合,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确定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各组人员的安排。牧区小学生在学习上大多存在着依赖性和被动性,这就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里一定要有一两个能带动整个小组共同学习的人,还要有几个能够跟随学习的人,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共同学习效果。否则,没有能够带动学习的人,整个小组就只能发呆;没有能跟随学习的人,大多数学生就只能被动的等待,甚至被不爱学习的学生影响,整个小组都放弃学习。

4.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测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学习效果好不好,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知识,是检验探究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课余时间,教师有必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长方形面积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书本,课桌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没有边长,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尺子測量长、宽,再计算面积等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使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重视评价总结环节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两个方面的积极评价。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进行积极评价。二是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反思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就是我对在牧区民族类小学数学课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究
浅谈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