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014-10-21 20:08宋行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语文教学学生

宋行

摘要: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你和书之间的理解。若你不能和一本书产生共鸣,你就是在浪费青春了,即使它确是一本好书,你读了没有自己的感受也是白读,要能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就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是从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和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性及广泛性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07-01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特殊表现在兴趣上,就是做任何事情总是有快乐、喜欢、高兴等肯定的情感相伴随着。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特别喜爱它,就会优先地去认识它。如一个人对唱歌有了兴趣,不仅自己平时爱哼唱,而且对有关这一方面的信息也格外注意。可见,兴趣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之一。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启示,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的兴趣,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语文教学中,老师做好引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的向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阅读,从而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第一次转变,并为下一次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努力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

我们说任何行为的进步都需要一股良好的风气鼓动和熏染,今天读书的风气也很浓,可是不是阅读名著的风气。家长可以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辅导书、考试卷、作文书、教材解读、考试技巧等等,可是有几位家长给孩子买文学作品呢?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多!我在初一的时候就曾经给我的学生布置阅读名著的暑假作业,孩子们一听暑假只需要读一本文学作品就可以,兴趣都非常高,几个伙伴相约放学就去买书,可是暑假回来以后,买书的寥寥无几。只有一部分家里有书的孩子自觉地读了一部分,绝大部分家长都认为阅读这些书没有用,而是擅自更改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孩子买回来一大堆试卷和阅读理解试卷和作文书。以前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校园里面到处都有捧书苦读的学生,常常听说某某学生因为读书被锁在了图书馆里面,我们曾经多么向往校园里面大家探讨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可是在今天,所有这些现象都逐渐消失,只能成为一种回忆和向往。于是,我们要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首先要给营造出一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才行。

2.培养学生阅读的的浓厚性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活动中体验。因此,诵读与其说是用声读课文,不如说是用心去感悟语言,用心与作者对话。如鲁迅先生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一段色泽明丽的百草园景色的描写。作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体验的对比中,深深地感受到百草园才是他童年时代的真正乐园,因而在他眼中的百草园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那些司空见惯的平常之物,像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都像金子一样发散出耀眼的光芒,甚至连不足提及的"泥墙根一带"都产生了令人向往的魅力。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将这些平常之物写的情趣盎然,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我就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于是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蒲松龄有一句名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说明读书要痴读,方能有良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了,就会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3.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学生要突破自己生活的狭小天地,最便捷的一个途径是看课外书。看课外书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农村孩子爱看书,但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我所在的农村學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空谈是什么?为此,在班级中增设了"智慧窗",把教室的窗台布置一下,在窗玻璃上贴上"智慧窗"三字,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学生买一本有益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他又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新课程语文教材篇篇文质兼美,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但所选内容数量有限,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书籍拓展的知识才能反其三。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保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比如,学习了《丑小鸭》这课文,教师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赤壁之战》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正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加之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和才能结构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需要有多种才干的通才。中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存在"偏食"的现象,各种专长的发展也明显受到自己喜厌程度的限制。要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引导学生从狭隘的阅读兴趣中解脱出来,对各类各科读物都有涉猎的愿望,广泛觅食,广开读源,学而不已。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的持续性。因为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变化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经常变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方式,使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常保不衰。高尔基说:"每一本书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参考文献:

[1] 赵开献,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

[2] 乔敏英,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周刊,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语文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