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保持思品课堂“生命力”初探

2014-10-21 20:23陈娜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命力实效性

陈娜

摘 要:新形势对初中思品课程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如何提升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从“认识”课程性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化”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尊重多元选择,保持思品课堂“生命力”三个方面展开,探索有效提升思品课堂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性质;实效性;多元选择

“像雾像雨又像风”用来形容初中生的个性和情绪再恰当不过。他们心智尚未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诱惑缺乏足够的抵御能力,部分学生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初中思品课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圈的扩大,他们逐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学校所讲授的品德要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课标研读,对思品课堂实效性的提升进行有效探索。

一、“认识”课程性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愿学,愿学才有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思品课到底讲述哪些内容,根本一无所知,甚至一些几十年的老教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有必要让师生重新“认识”思品课程性质。新课改对思品课程提出新要求、新挑战,有了清楚的界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这其中有三大关键词:学生生活、思想品德发展、综合性。学生生活就是思品课与初中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分为三大部分:成长中的我、我和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浅显易懂,对学生走上社会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思想品德发展即课程不但传授知识,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综合性即涵盖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生活密切联系,这些都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引领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是思品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责任何来担当,没有担当何以为人。抓住这点才能让学生认识课程,体会其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活化”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学活用。”教材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品德教育的素材来源。但教材也存在滞后性的缺点。新课标提出:“以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新编教材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并建议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应不同地区及城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活化”教材,即基于课标,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新课改下的“用”教材,“用活”教材,把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结合当地学情和文化特色,对教材予以适当的加工、处理与整合,选用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如,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可以先从生活入手,介绍有两个英国兄弟来到中国旅游,作为东道主要带领兄弟俩感受中华文化,从身边的福州历史文化开始,请学生出谋划策,将原来感觉离学生比较远的中华文化拉近现实,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再逐步引导学生谈谈这些地方可以吃、玩什么。学生如数家珍,罗列出可以吃:蛎饼、佛跳墙等;听:闽剧、评话等。老师进行引导总结,说到马尾船政文化,回顾屈辱的过去,被侵略的历史,在学生个个慷慨激昂地对日本进行谴责,甚至提出灭掉日本等极端言论时,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过激言论做出引导,鼓励学生理性爱国;谈到复兴的现在,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的正式交接,学生个个激情高扬,感受祖国的强大,感受中国人的自豪,再谈谈该送英国兄弟些什么:寿山石雕、纸伞、角梳,总结得出结论:灿烂中华文化历经沧桑、绵延不绝的原因,由学生所列举的历史遗迹、吃、玩、听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给学生展示的空间,由学生分组给英国兄弟建议。整节课浑然一体,学生个个都能动起来,既充分挖掘了乡土教材,介绍了福州的历史文化,又从中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既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又有时政热点剖析;既做到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教师要“活用”学校、教师、学生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尊重多元选择,保持思品课堂“生命力”

“羅马不是一日建成。”负责任公民也不是一日形成的,道德素养不是“纸质测验”可以检验出来的,衡量标准为何?新课标提出,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多角度、多途径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实践能力。根据新课标要求,思品课的评价应

做到:

1.评价多元化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精英”、“道德模范”的先锋引领作用,但那毕竟是少数人,不可能以少数人的标准来衡量全社会。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所调整。课堂欢迎“尖子生”,但也要接受“普通人”,课堂评价的底线应当是“合格公民”。对于违纪违法犯罪的人,应当给予道德批判甚至是法律惩罚,除此之外的多元选择都应该予以尊重。如,募捐时鼓励他人多捐,但少捐的就可以鄙视?不捐的难道就该批判?

2.评价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生活化的课程,脱离生活的教育就是不成功的教育,评价更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让评价为学生所接受。

如学习《感悟青春》,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层面上,还可以要求学生去发现身边的“青春之星”,让学生相互列举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理由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适当的表扬,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正确的表现方式,又能了解到怎样将所学知识表现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生活化评价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背景有所了解,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有利于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3.评价个性化

评价个性化即要以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成长为依据,以整个学习过程发展为重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由于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差异,学生个体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采用个性化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符合其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后进生作业的完成上,教师提出要求,只要他们能够完成作业中选择题部分,就算认真完成作业,及时予以面批,及时表扬,下次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完成得更好。

尊重多元选择,让学生对课堂另眼相待,保持住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课堂才有长期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迪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中学教学参考,2012(9).

[2]张峨榕.让内容贴近生活 以活动促进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2(15).

[3]肖晔.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学周刊,2012(5).

[4]吴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底线伦理”教育的策略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12(9).

(作者单位 福建福州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生命力实效性
为何野火烧不尽?植物顽强生命力的背后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