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龙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培养;发展;积累;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91-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贯彻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广大教师彻底摒弃旧的传统的教学思想,语文课堂在教学上也呈现出了一些可喜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我认为要做好四个注重。
1.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语文素养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平时的一点一滴,把积累的材料装成库,在储备了大量的材料之后,在写作运用时就比较得心应手,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在学完曹操的《观沧海》之后,我又让学生课外收集曹操的其他诗作,根据个人能力,记下其中的一首或几首。同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领略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雄心大志,我还让学生课外阅读其他伟人的诗篇,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并记下自己所喜爱的诗句。关于练习册中出现的对联,我让学生看看对联书,请教他人,积累对对联的知识。此外,我还有意让学生课外积累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语言生动了,有趣了,文章也诙谐了。
2.注重与边缘学科的融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可见,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语文又是美的对象,富含音乐美、绘画美、节奏美等,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因此,语文课程不仅具有鲜明的独立性,而且有广阔的兼容性。
如教学《论语》十则一课时,学生对于孔子其人并不了解,加上本文又是文言文,语句又不容易理解,在课文的疏通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结合历史课上的学习先了解孔子及他的弟子的一些其人其事,然后,再利用上微机课的时机,网上查寻有关资料并记录下来,这样大家真的做得不错,并体会到了各学科间闻的联系性。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除了共同探讨本课疑难之外,我还提倡学生用颜色渲染出紫藤萝瀑布的那种流动的美感,让他们更进一步感受文中蕴含的色彩美。作品展示之后,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对美术的热爱。
3.注重启发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本校的远程设备较方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学中我常将开发课程资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尽力开发出和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在教学《生命的挑战》一课时.如果仅仅把握教材来教,学生对黑洞、对霍金的理解是肤浅的,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告诉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电视、课外书来作进一步了解,他们果然在电视节目《探索与发现》中找到了相关的解释,有的同学从课外书中找到了关于霍金的文章,其中一篇名为《霍金的三个手指》,文尼写道:和霍金相比,我们至少比他多了七个手指。这句话给学生以震惊与启迪,他们感受了生命的真正的价值,他们从霍金谈到了张海迪、保尔、海伦•凯勒,谈体会、谈收获,这样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荡涤了学生的心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搜集、积累能力,其效果是仅凭课本所不能达到的。
4.注重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如教学《行道树》一课,在学习感知了本文内容后,我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明白了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颂扬了默默无闻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明白环境的重要,提高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5.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我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像,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人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又如,在《大仓老师》一课中,当大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这一情景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情形简直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学生们都有着丰富的相似的学习体验。我就利用这一体验做文章:先请个别学生读,再请其他同学评议,看看是否读出"争先恐后"的味道。就这样,学生在读中自然进入角色,并在读中很好地理解了"争先恐后"的词意,进而水到渠成地运用这个词语。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像能力都得以提高。
6.关注生活,陶冶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