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方法;转变;创新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83-01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敢质疑与创新。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努力培养怀疑精神
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不论是哪一本书,哪一篇文章,哪一句话,甚至哪一个标点,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目光的审视。有怀疑才有思索,才有辨别,才有创新。因此,怀疑是创新的起点。在学《鸿门宴》时我让学生注意一段话的标点:"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这是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的一段话。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的标点是否有错?如果有错,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通过思索,分析,学生不难发现,错在 "妇女无所幸"一句后面的","。原因是:范增判断沛公"其志不在小"的根据是他在入关前后的不同表现。而课文中的标点,推断的根据只是入关后的事。标点不是简单的点点画画的问题,而是事关语言内部的逻辑结构。尽管课本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标点是专家所作的断句,但错误也在所难免。我们对错误怀疑,思索,辨别,是对科学的尊重,是对真理的追求。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应该是多渠道,多角度,多侧面的。一篇文章,怀疑可以从内容到形式,方方面面,绝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点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可以扩大阅读面,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看看他人是如何分析的,分析得好为好,分析得对不对,以加强怀疑精神的培养。
2.要努力培养在发散中扩思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有外形相似的发散,内质相似的发散,外形相似内质不同的发散,外形不同内质相似的发散;纵的方面的发散,横的方面的发散,逆的方面的发散等。语文教学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发散思维中扩大思维活动的空间范围,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朱自清《背影》表达了一种父爱之情。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背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写出内容不一、主题不同的"背影"来。有个学生《背影》习作是这样写的:那是1994年美国足球世界杯决赛,意大利和巴西的点球大战。点球线上,站着一名运动员,他是谁?后脑勺扎着一根马尾辫子,宽松的运动服赫然印着号码"10"字。他就是老将罗伯特•巴乔。只见他移动脚步,一个小跑。背影晃动着,马尾巴辫子在脑后随着跑动不停地摆动,像是撩拨观众焦灼的心。巴乔抬起脚,往前一个劲射,打了个"高射炮"。他低下了头,双手捂住脸,楞在那里。
3.要努力培养在观察中联想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可以说合乎情理的联想,本身就是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怎样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精于思考,找出其内部规律,抓住其本质特征,这是联想的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握事与理的联系点。事与理的联系点。以下是一篇材料作文题,请学生展开联想: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玫瑰虽是色香俱佳,可又浑身是刺。人们对这种现象常有不同的联想,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请你结合自己或周边生活的实际,或述说由此而引发的联想。有的学生归纳出事物的特征是:美是存在的,而不完美也是客观的。有位学生进行联想:"让我们翻开史册,看看历史是如何对待不完美的。张飞是一个主将,刘备不因他莽撞而舍其勇猛;李白是'诗仙',世人不以其纵酒而恶其豪爽;罗斯福是美国一代伟人,美利坚人不会由于他的残疾而不投他的总统的票。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美与不完美并存。关键是看其主流,看其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地看待一个人, 评价一个人, 合理任用一个人, 发揮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这就是人尽其材,物尽其用。"这篇习作的作者,析得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而联想到生活中的具体形象,使分析到的哲理和联想到的形象统一起来,使联想成为析理的有力手段,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4.要努力引导在鉴赏中树立创新精神
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认识。鉴赏是创作的继续,是艺术的再创造。鉴赏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是阅读时的航标灯。如果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正确的目的,往往忽略其思想性和艺术特色,而去追求离奇的情节,寻找感官的"刺激",这种阅读不但没有任何价值,还会损坏学生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的形象,通过个别概括一般,蕴含隽深的社会生活的哲理。况且,文学是语言艺术,作品通过种种描写方法,去刻划形象。鲁迅《药》里的花圈,不是孤立的、平平常常的花圈,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意义。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认真阅读,仔细品味,获得美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正确的审美观又在品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了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才能准确地评论形象,评判人生,才能执着地热爱生活,勇敢地创造生活。
总之,创新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