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霞
摘 要:“兴趣本天成”,兴趣是每个孩子生来都有的东西,怎样才能让兴趣持久,并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值得深思。当今社会条件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必须由家长、老师双方共同去完成,这样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长久,才有可能真正影响到學生的学习。
关键词:激发兴趣;家校合作;呵护;引导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就可以做到废寝忘食,可以为之付出所有的心力去完成而不会觉得苦,这股兴趣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可以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无限的力量。李开复博士在其《照亮年轻的路》中也这样说过:“兴趣有多大,天赋就有多大!很多优秀的人都是没有天赋的,他们之所以成就斐然,是因为他们的兴趣。”
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而对于学生,则更是如此!我们的学生,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充满智慧和幻想,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未来!而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肩负着教育民族未来的重担,责任之大可想而知!然而面对如今教育现状,我们却又不得不感慨,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其实,兴趣本天成!著名教育学者尹建莉在其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曾说过:兴趣是每个孩子生来都有的东西!呱呱坠地的宝宝最感兴趣的是吃饱睡好;咿呀学语的娃娃感兴趣的东西就多了:吃的,喝的,玩的,一粒石子,一片落叶……娃娃慢慢长大,感兴趣的东西也开始改变:一本书翻来覆去,有模有样,河里抓鱼,林中爬树……带着对未知的向往,孩子们开始探索世界;入学了,可以说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对学习还是有兴趣的,背着书包,早早来到学校,在课堂坐得笔直,小手举得高高……
可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很多孩子学习兴趣就没有了呢?现在“上课一条虫,下课一条龙”的现象在每个学校都有,从小学到初高中,屡见不鲜。是老师的讲课不精彩,引不起他的兴趣吗?还是学习任务过重,太累呢?可能这两个原因都存在,但是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我们的课堂有新授课,有习题课,就现状来讲,老师可以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但很难说老师的每一堂课都能结合趣味性,那么在上这样课的时候,学生就提不起兴趣了,责任在老师吗?我认为不是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必须由家长、老师双方共同去完成,这样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长久,才有可能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而激发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的兴趣,我认为不仅仅是手段那么简单。下面我就激发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兴趣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学习兴趣养成,需要家长小心呵护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后天的培养。以语文阅读为例,每个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是爱读书的,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小娃娃拿着书一本正经地翻着,哪怕有时候书拿倒了,小嘴里也常常念念有词,也总是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故事内容总是那么容易就引起他们的兴趣,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可是为什么长大了,孩子们却变了,很多孩子不爱阅读,也不爱语文课,觉得这是一件无比厌烦的事情呢?我觉得这和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和家长也是分不开的。
我曾经亲眼看到这样一幕:在本市的某一个电玩城,有很多大人小孩甚至还有长者在里面玩,打球的、赛车的等等,项目不错,大家玩得都很开心。我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位约摸6岁左右的男孩儿在里面玩,玩的是一种类似于打地鼠升级版之类的游戏,这种游戏训练的是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这个孩子一开始打得挺有兴趣,有的打到了,有的没打到,成功和失败让孩子的心情忽高忽低,反而兴趣盎然起来。可旁边的妈妈却按捺不住了,孩子边玩她在旁边边指导、提醒,告诉孩子手应该怎样,眼睛应该怎么看等等,弄得孩子简单的玩耍变得一下子紧张起来,游戏结束,孩子不想选择这一项了,选择另外一项,可妈妈在旁边不同意了,倒也没有继续要求孩子还玩打地鼠,却“指导”孩子选择了一项在妈妈看来有助于学习的游戏类型,孩子没有了选择的自由,知道这个游戏不是游戏,而是学习的附属品,微妙间,妈妈就把“学习”和“游戏”对立了。如果再多几次这样的事情发生,试问这个男孩儿还能对学习很感兴趣吗?学习是什么,在他看来学习是他在玩得兴趣盎然的时候跳出来阻碍他的东西。我很想说,教之无痕,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孩子天生的学习欲望却被一些功利的语言扼杀了。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二、学习兴趣养成,需要老师用心引导
孩子入学了,背上书包来到学校,老师怎样去激发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呢?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做一个优秀的“引导者”是每一位老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做到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努力诠释着这个角色:
1.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个性、接受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要极大尊重孩子,不随意批评,更不能辱骂讽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更应慎用这种影响力。
2.赏识教育很重要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在学科学习上,我们对学生要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叱责。多赏识孩子,哪怕他的学习成绩还达不到理想的程度,我们也总可以找到赏识的理由。
3.创设多样化环境使学生的兴趣持久
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我们教授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就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从而失去兴趣。
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呵护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护,获得引导,学生乐学,我认为这就是教育上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开复.照亮年轻的路.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金鸡湖学校)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