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还是教学方式的改革。结合教学实践从以学生为主体,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自主探究机会;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思考等方面论述了应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主体参与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學课程内容改革,而且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课改前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在课上滔滔不绝,不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培养能力,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自主探究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一、以学生为主体,主体参与,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性教学”是以教材为主题,师生一起体验,共同探求新知的教学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的顺序由传统“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与传统课堂相比,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性教学遵循“以理启智、以论引正”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一步步地认知,帮助他们分析各个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而得出相关结论。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步骤、方法都在教师的设计下铺陈展开,知识目标全面、具体而有序,知识点环环相扣,并辅以大量的图文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许是无懈可击、生动而有趣的,但这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关注的是教师的自我表白,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反映,学生则无自主探究可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思想品德课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应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自我学习的主人。更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则是一个用自己对思想品德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学习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体悟到学习的方法,进而凭借更大的热情将视野越过教科书,将知识内化为学习的素质。我按新课标要求,确定基本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采取了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如:初二思想品德课本中《保护个人隐私权》,课文的课后自我评测习题概括了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我就以这些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漫画导入—问题探究—反馈深化—质疑感悟”四个教学环节,由教师营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然后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形成生动活泼、理性灵光乍现的新认识,最终达成能力培养,过程体察,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等目标。45分钟的课堂,学生即时自学,即时反馈,即时感悟,教师即时点拨、深化、拓展。从教学实践的情况看,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过往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二、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的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不够信任,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点、难点时,由于对学生的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主探究学习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埋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轻松学”。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地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比如说,教学《生命宝贵》这一框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动物在野外自由生活的图片,唤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美丽颜色和无限生机的图画或影像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段,学生的印象深刻,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让学生在看书中体验明理,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一课中,学生对“承担社会的责任”缺乏感性认识,我编辑了“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活动”的录像资料作为设题,启发学生思考,展示广大军民的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和分析题。各类试题中,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如:在答题时本人要求学生首先审清提要,抓住题目的要点、精点切入主旨,获取最佳信息点,就如八年级的学习内容有“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公民如何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这两个问题,我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身边有效的例证,结合教材P28-29探究园和小链接的例子来探究佐证之。
三、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自主探究机会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转变角色,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自主探究机会,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股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教师应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观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并写成书面材料。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思考
1.努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实现品德心理的内化。
2.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能对事物做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在认知中提高。
3.实现学生自主体验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4.遵循整体发展的原则
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后进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达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许允锤.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科教文汇:上月刊,2008(12).
[2]孙全军.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7).
[3]李美英.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07(25).
(作者单位 广东省高要市金渡镇华侨初级中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