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2014-10-21 04:25吴蓉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能力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读、记、品、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古代文化;能力

中华文化中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因此在我们中学课本上就选了很多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名篇。如《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等。可是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知识了解得很少,初中文言文教学就成了许多语文老师教学上的难题,往往花的时间最多。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认真”地记笔记以外,毫无兴趣可言,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就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语文的教学特点,本人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具体尝试如下:

一、读

读就是以熟读成诵为目标的朗读。诵读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方法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分组、自由读等。教师的吟读带动,是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教师通过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正字音、正音,同时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打动学生、震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文学上之所以有很高的造诣,或许和他小时候在三味书屋中的反复朗读有关。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注意声调和语气,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以在铿锵的朗读中得以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把握语音停顿、感情重音、快慢节奏等,对高低强弱、轻重缓急的语调反复吟诵,做到口诵文、目察形、耳闻音、心通义四者并用,形成动心、悦耳、娱目的综合反应,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朗读在教学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记

记包括翻译和积累。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翻译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教师教会学生注意总结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得多,使学生在今后的文言文學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到实处,提高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辨析能力。

三、品

“品”是一个实践活动,要以前面的“读”“记”为基础,在“读”中不自觉地调动“记”的内容,从而“品”出文中所蕴含的深意。

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遣词造句、精妙的构思、深邃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典,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随便应付……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感悟到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

四、练

“练”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它既是熟读与品读深化、强化的过程,又是语感培养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文言文的训练不是很多,课本上的翻译字词句、课后的练习题要题题过关,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以课文为立足点,精心选择一些写作背景、立意、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学习,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子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读、记、品、练”这四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能力,但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将它们相互结合使用,不应将之孤立使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冬年.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福建教育,1993.

作者简介:吴蓉,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11,学历:大学本科,就职于连云港市云峰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