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让初中课堂“活起来”

2014-10-21 03:43骆建华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三视图平均数生活化

骆建华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所以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抛却传统的一味给学生灌输各种数学公式、图案数字的教学理念,将贴近实际生活的实例引入课堂之中,让数学鲜活灵动起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数学魅力

一般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多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几何图形,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用途。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均数”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同学们将来都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在工作前肯定会有应聘的步骤对不对?”“对。”同学们明显紧张了起来。“假如我现在是一家公司的HR,我们公司要招聘一个英文翻译,一共有三轮测试初试、复试、面试,现在有两名候选人,他们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分别是甲:85,90,78;乙:73,80,90,如果是按算术平均数,那么谁的分数比较高呢?”“甲是(85+78+90)÷3=84.3,乙是(73+90+80)÷3=81,所以是甲高。”同学们很快算了出来。“可是我们公司不是这样算的,我们想着重看他的面试水平,所以是按2∶3∶5的比例确定成绩的,那么是谁的成绩高呢?”“甲:85×20%+90×30%+78×50%=83,乙:73×20%+80×30%+90×50%=83.6,所以变成乙高了!”同學们惊奇地说。“所以,这就是加权平均数的神奇之处,大家懂了吗?”同学们纷纷点头。

通过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其中,更好更快地理解书本上的定理。

二、挖掘生活教材,让数学生活化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将其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将数学生活化。事实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日常生活中的中奖概率等问题,可以和统计联系在一起,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留心观察。

三、教材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提高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很多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再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后才能加深理解,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理论之外,也要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三视图时,为了让学生可以从投影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我先给学生观看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事物的三视图,如机械零件、飞机、恐龙等,然后问大家:“是不是从多个角度看,会将形体的形状和结构看得更全面呢?”“是!”学生赞同地说。“这个就叫做三视图,包括它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大家想不想试着画一画呢?”“好!”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我简单介绍了画法之后,大家画起了长方体的三视图,通过亲自尝试,同学们很好地掌握了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抛弃旧有观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大胆创新,细心观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天空中肆意翱翔。

猜你喜欢
三视图平均数生活化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一种解决三视图问题的方法——镶嵌法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