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华
【摘要】本文以两个教育教学案例表明,挑战性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积极进行自我教育,让教育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挑战 教学策略 英语学习
挑战性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挑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不断深入探究的欲望。挑战性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
高三的英语教学因为处于高考准备的最后阶段,以归纳总结记忆为主,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们疲于应付,读记背的作业总是不理想。班杜拉认为, 通过行为的强化, 包括行为结果,替代性经验和外界的语言行为暗示, 对自我效能感有积极作用。因此,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能体现学生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强化,这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地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是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在高三实验班设计实施的一项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教学活动把最令学生老师头痛的英语课文、单词背诵变为小组之间的竞赛。首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为6人左右的合作学习小组并给小组编上1-6号,每组里的学生也按照英语学科能力从高至低编上数字编号,这样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英语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同的水平,组与组之间的水平也相差不大。上课时笔者带着扑克牌,红心1-6是组号,梅花1-8是学生号。课堂上,如果要检查课文,可以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前一天需要背的内容再次复习巩固,然后随机找一个学生先抽出组号,再抽出学生号,让抽中的学生背诵,背完其余组给他打分,各组按抽签顺序依次背一段。如果是检查单词背诵可以直接抽出一个学生号,每组相同的编号学生到黑板前默写,然后按照默写成绩给分。挑战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给出正确评价结果,以促进学生以后的学习。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今后如何调整改进以利于以后的学习。评价要使得“优等生”不过分骄傲,继续努力,以促使今后有更多成功;还要使“学困生”不至于过分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今后的成功。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不仅是解释了以往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这种教学活动因为是随机抽取学生,少了教师的许多主观因素,学生也不会反感。而且在挑战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兴奋点,各个小组学生团结一心,积极争取胜利,因而一扫课堂的沉闷。如果小组竞争失败,全组学生就会被指定完成一些作业,如每个单词抄2遍或是把整篇课文背一遍。教师一定要注意惩罚的力度要掌握好,不要过强,其实高中学生血气方刚,最好面子,竞争失败就是最好的惩罚。当然教师师也要把握时机,给失败的组“咸鱼翻身”的机会,不可以让士气低落太久。
在这项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因为不想连累别人,还有一些不想被连累,所以本组学生之间相互督促,各个小组暗暗竞争,背书比以前好多了。 这就是“群体动力”,即利用学生群体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团体中任何成员或子团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将会影响其他成员、其他子团体乃至整个团体发生改变;成员的内在紧张状态会引发完成共同目标的动机。
挑战性的教育策略还可以用来处理解决班级事务。记得有一次我让高三学生自习课时在教室里背课文,下课铃声刚响,我去教室查看,只见我班顾同学抱着篮球从教室里冲了出来,后面还跟了五六个男生。我看了看他,问到“课文背会了吗?”看着他那抓耳挠腮的模样,我知道他肯定是没背会。这时我要是硬不让他去打球,他一定会痛恨我,而且书也背不好。我快速指着课文中的一节说,“这样吧,五分钟之内会背这一节就可以去打球。”周围的男生焦虑地看着他,他可是篮球主力啊。有的同学还装模作样地给他捏肩捶背,“兄弟,好好背,看你的了。”顾同学别无选择地一头扎进了英语书,五分钟后在我善意的提醒下,他磕磕巴巴地竟然全部背出来了,“不错嘛,小伙子很有学习英语的潜力,明天找我把课文背了吧,打球去吧。”他感激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兴奋地抱着球跑了。其实我也没想难为他。教师就是应该多給学生设立挑战的机会但同时也应该给学生尽量创造成功的机会。挑战成功往往给学生以后的学习以极大动力。那以后,估计顾同学认为自己在英语背书方面是有能力的,背书比以前积极多了。笔者建议对待高中学生可采取的教育策略—给予挑战,给予成功。
利用挑战性教学策略,可以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有最佳的教育效果。挑战性教学策略对培养持久的学习动机、将外语学习、性格培养和职业规划统一在外语教学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Bandura A.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functio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3,28,(3)
[3]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
[4]王萱.挑战性任务教学对大学生外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积极作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