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策略研究

2014-10-21 02:36刘伟
校园英语·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梦

刘伟

【摘要】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新闻媒体传播和公众舆论。本研究从国内主要英文网站上选取“中国梦”的相关新闻语篇,以身份构建理论为依托,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对话收缩和对话扩展两个方面探讨新闻语篇中如何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梦 介入系统 新闻语篇

一、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发出民族复兴的口号。这是我国积极自我构建国家形象,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契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国家不是固定稳定的实体,而是一种构想出的共同体和意识建构。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也开始关注话语对国家身份认同和形象的建构能力。英语新闻网站面向英语受众,有助于外国受众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发展情况,在对外传播及塑造我国的国际形象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国梦”的国内英语新闻语篇为语料,运用评价理论结合身份构建理论,探索国内英语新闻语篇中如何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

二、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对语篇中说者态度以及说者与听众态度协商的分析,扩展了人际意义的研究范围。Martin和White(2005)将评价系统分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指人们参照情感反应或文化制约下的价值体系对参与者和过程进行评价的意义资源;级差系统指态度的增减;介入系统(engagement) 研究态度的来源,讨论说话人基于语篇中的价值判断或语篇运作所依赖的其他立场观点来定位立场的语言资源。

介入系统可进一步分为对话收缩和对话扩展两类。对话压缩指话语中的接入挑战、反击或限制了其他的声音和立场,包括否认(disclaim)和公告(proclaim)。否认意味着语篇中的声音和某种反对的声音相互对立,分为否定和反驳。否定(deny)一般为否定句,引入对立的观点进而否决原有立场。反驳(counter)则是一些表示让步和表示出乎意料的表达。公告意味着说话人将语篇中的声音表达为不可置疑的、可靠的声音或立场,从而排斥其他外来声音,又分为一致(concur)、宣告(pronounce)、认同(endorse)。

对话扩展指话语的介入引发了其他的声音或立场,包括接纳(entertain)和归属(attribute)。接纳指语篇中的声音所表现的命题建立在和其他命题的联系中,因而语篇命题表现为多种声音中的一种,从而引发对话。归属意味着语篇中的声音所表现的命题来自语篇外部,从而引发对话,包括承认性引述(acknowledge)和疏远性引述(distance)。

三、研究方法

本文语料选自国内主要英文网站新华网、中国日报及环球时报等,自2012年11月29起至今有关中国梦的新闻语篇15篇。

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UAM Corpus Tool 3.1.12进行切分段标注,即用户选择文件中的节(单词、短语或句子)并赋予特征。拟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量统计拟建立对话收缩和扩展两层,来标注并统计各种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定性部分借助社会建构理论解读新闻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

四、介入系统

统计结果(见表1)显示:对话扩张资源有184个,占77.97%,而对话收缩资源有52个,占20.03%。扩张资源的使用远大于收缩资源,说明新闻希望通过对中国梦的报道引发对话,给读者预留充足的选择及讨论的空间。

1.对话收缩。表2中,否认有38个,占73.08%,其作用在于引入原有的观点或对立命题,进而在新闻中对其进行直接的否定或反驳。否定出现20次,占52.63%,多于反驳资源的使用。英语新闻引入对立观点来进行否认,以证明自己立场观点的正确性,实际上是把肯定的意见引入对话,进而缩小对话的协商空间。反驳资源运用则首先承认对立观点,进而说明对立观点的错误性,是用一个命题来取代或反对另一个有可能在此出现的命题。例如:

(1) Halligan said China would never (CONTRACTION: DISCLAIM: deny) seek hegemony and never (ENGAGEMENT: DISCLAIM: deny) go in for expansion because history bears this out.

例(1)中,Halligan連用2个never来坚决否定有些人认为或可能认为中国会诉诸霸权主义和领土扩张的观点,并指出中国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不会这样做,给读者以肯定的信息。

(2) However (CONTRACTION: DISCLAIM: counter), people's happiness is not only measured by their incomes, but also (CONTRACTION: DISCLAIM: counter) the possibility for them to pursue a dignified life.

例子中however和not only...but also都是反驳资源。However的出现给读者一个转折信号,not only引入对立观点,收入能衡量人们的幸福指数,然后but also说明人们能追求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才是衡量幸福指数的更佳标准,让读者更加认同作者观点。

说话人通过公告资源描述己方观点的正确性、公正性,来限制、排除对立观点,包括三种方式:一致、宣告和认可。公告资源出现较少,仅14次,占26.92%,其中宣告出现最多。宣告指说话人明显地干预或改动某种意见,以断定后述命题的正当性。这种强调暗示有人对说话人的断言有抵触或怀疑,而说话人若要坚持反对意见,则要付出更大的人际代价。例如,

(3) What has been clear from recent history is that (CONTRACTION: PROCLAIM: pronounce) the world needs several engines of growth and that we can no longer rely on Western nations to b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the global economy.

例(3)中,说话人用what has been clear from recent history is(近代历史证明)说明他所要说的内容是经过历史实践和经验证明的,即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多个引擎,而不是依赖西方国家。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因此缩减了对话空间。

2.对话扩展。对话扩展中(见表3),归属资源的使用最多,有139次,占75.54%,全部都为承认性引述。而接纳资源占24.467%,出现45次。归属把一种意见归属于一种外在主体,承认其只是很多可能意见之一;接纳是表达一个人的主观意见,承认这只是一种可能意见。承认性引述是一种中性的归属,没有直接表明说话人对有关命题的看法。例如,

(4) But scholars like Wu argue (EXPANSION: ATTRIBUTE: acknowledge) strongly against these liberal opinions.

例(4)中,作者用argue来引述外来声音,表明外来声音只是众多声音中的一种,增加了新闻的对话空间。统计发现,新闻中say,said作为中性引述词,频繁用来引述当事人声音,这说明新闻报道尽可能保证信息的正当可靠性,增加其客观性。

接纳资源可以表明作者对话语内容的态度,说明作者所说的话只是一种期望或者事实中的一种情况。例如,

(5) “Greater efforts should (EXPANSION: ENTERTAIN) be made to rais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es.” Wang said.

此处,说话人指出应该(should)更加努力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完善行业分布。Should表示一种责任,说明表达内容是必要的、应该做的,表达说话人的建议和期望,读者可以就此有不同的讨论和意见,对话空间因此得到扩展。

介入资源在新闻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话收缩或扩展资源的使用同意或反对现有的事件或观点,引导读者,邀请读者加入对话讨论。大量运用对话扩展资源,归属资源引入大量外来声音,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对话性;接纳资源的使用多表达作者对中国梦建构的期待和建议,邀请读者加入对中国梦的讨论。立场原则问题的表达则多用对话收缩资源,作者通过否定、反驳是自己话语更有说服力,用来反对歪曲、误解中国梦和中国形象的言论。

五、结束语

新闻报道巧妙使用介入资源来实现其人际目的:

首先,大量使用承认性引述,客观报道中国梦提出、内涵及传播等信息,把读者引入中国梦的话题,接受各方面信息。

其次,运用接纳资源,借领导人、专家、媒体之口表达对中国梦发展的期望,提出对其发展建构的意见。

第三,对话收缩资源减少对话空间,引导读者正确认识中国梦。否认资源坚决反对某些误解、歪曲中国梦的声音;公告資源表明中国梦的提出来自实践,是合理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通过评价资源的建构,新闻中呈现的是初露头角的中国梦,是以人为本的中国梦,是和谐发展的中国梦,也是急需实践和完善的中国梦。基本实现了新闻的目的:传达中国梦的新闻事实,正面表明价值立场,巧妙反驳对立观点,让读者正确了解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陈丽.中西方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高艳.美国大报之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刘红伟.中国国家身份的话语建构—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领导人的“中国-东盟”会讲话的话语分析[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3.

[4]De Fina,A.,Schiffrin,D.& Bamberg,M.(2006).Discourse and Ident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Martin,J.R.& White,P.R.(2005).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猜你喜欢
中国梦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家政女王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梦”无意挑战美国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梦”
英国公司发布“中国梦”调查报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