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炜
摘 要 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知识结构等“变量”因素,高职应用文教学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协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 学生 教学主体 高职 应用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Teaching Subject
LI Weiwei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riable"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learning styles, knowledge structure, practical teaching vocational student body should be established positio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arried out by 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driven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in doing", "doing in learning" , "learning and doing cooper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 students; teaching subject; higher vocational; practical writing
2011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了中英合作职教师资培训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tudent-centred learning,简称SCL)。该项目从三个方面对职教师资进行了培训,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技能培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运用。通过这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厘清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角色和教学对策。本文正是基于该背景,提出高职应用文教学应当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
1 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因
近年来,教学主体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乃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对教学主体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多主体,即教师、学生、客观环境等,在教学过程中均可为主体,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转化。本文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客观环境、教材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较大。比如,高职教育中的非全日制学生和全日制学生,他们在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如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期待和专业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专业群体的差异化。应用文写作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比如财经类专业学生和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知识结构就有所差异,对应用文的文种要求也就存在差异。如果说财经类学生更易于接受经济合同、市场预测、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的写作,那么机械类专业学生在产品说明书、毕业设计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
(2)学习风格的差异化。高职非全日制学生与高职全日制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高职非全日制学生一般都是在职学习,他们的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由于他们的学习时间缺乏弹性,业余时间较少,这就决定了他们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而全日制学生年龄一般是20岁左右,缺乏工作经验,业余时间较多,他们可以较为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自学。
(3)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比如财经专业的学生和机械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应用文文种知识的需求就不一样。考虑到与专业对接的职业方向,前者对财经类文书会有更多的偏向性,而后者可能对技术参数的应用写作更感兴趣。再比如在职教育的学生,他们会更倾向于与当前工作有关的应用写作,比如计划、总结、产品说明书等,而全日制在校生对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演讲稿、通知等文种更感兴趣。
因此,考虑到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中的这些“变量”,应确立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结合施教对象的知识背景、学习愿景、需求动机、学习风格等,做到因材施教。需要说明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退居二线,反而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积极能动性,结合学生群体的特性,灵活处理教材,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的要求。
2 基于教学主体的高职应用文教学的策略
在应用文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主体是实现应用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情景教学法。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设定,高职应用文写作的实训教学很难像其他专业的实训那样展开,比如物流教学可以在物流实训室进行实践、电子电路教学可以在该实训室开展电路板的焊接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用文教学应当放弃实训实践,相反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导教与实训结合,充分利用条件或制造条件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在进计教学进度时,可以将“计划”和“总结”这两种文种放在学期的“始”和“末”。针对“计划”文种的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自己的学期学习计划;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讲授“总结”文种,将“计划”与“总结”的关联性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对学期学习进行“总结”。如此一来,课程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和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问题、事实为导向,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基于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精选学生可接受的例子。如果选择的例子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那么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在讲授“通知”文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学生所熟知的实例,最好是为学生所关心的事宜。笔者在讲授通知的时候,结合“五一”、国庆、端午等重要节假日的放假安排,讲授放假通知的撰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在“五一”放假前夕,对《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的通知》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通知文种写作的规范、模式与要求。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中做”,通过案例观摩、思考、分析、点评等途径,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规避写作误区。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指学生在任务预设的背景下,发挥自身积极性及团队精神,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传统的授课相比,任务驱动法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要求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主动检索、沟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比如,在讲授“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文种中,笔者要求同学以五个人为一个小组,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校园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撰写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合作精神,设计问卷,利用调查派、问卷星等资源开展调研,并按时提交了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了“学做协同”,以“学”为手段,以“做”为引领,加深了学生在“学”与“做”环节中的对话,丰富了教学层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基于教学主体的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成效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教”与“学”互动中,较为充分地体验到了主体参与的感受和意义,得到了自我实现,激发了学习热情。
(1)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消极学习通常是与学习兴趣的乏味互为一体的,因此,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第一要义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策略,学生将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经历“静听—被动参与—模拟体验—自主体验—积极感悟”的过程。枯燥的知识就会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的主体参与的渠道,变得形象和生动,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就被激发出来。
(2)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被动、单向学习地位让渡给主动、立体学习地位后,学生就不再是消极学习的客体,而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比如,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模式下,学生及其团队围绕着某一个任务,主动开展调研、检索和写作,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围绕问题、任务等,自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3)锻炼了团体协作精神。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应用文教学,结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训环节,教师可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选取有利于学生团体协作完成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比如,在讲授“会务文书”内容时,笔者将授课班以公司的模式进行定位,让学生以团队或个体的形式,参与公司章程、制度、欢迎词、招聘启事、通知、合同、述职报告、总结等文种的写作。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协同”,锻炼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确立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应用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志红.关于高校应用文教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4):68-71.
[2] 杨莉娟.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36-40.
[3] 黄振强.任务驱动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实践[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4-36.
[4] 刘红星.高职应用文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文学教育,2010(9):30-31.
[5] 张涛.教学主体研究的缘起、现状及未来走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