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法
【摘要】 让学生尽情享受数学美带来的愉悦感,这是每个数学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通过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及其引申和拓展,试图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数学美,进而逐步提升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 三角形;数学美;对称性
【摘要】 让学生尽情享受数学美带来的愉悦感,这是每个数学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通过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及其引申和拓展,试图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数学美,进而逐步提升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 三角形;数学美;对称性
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何让学生享受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数学教师长期引导、指导、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新知,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学数学就离不开解题. 解题并不是仅仅解答题目,而是应从中发现一般规律,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型. 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 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例,该问题是初中常见题型,其解法较多,如用三角函数(如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用极值方法求解、用不等式求解、用数形结合求解和用对称性求解等.
下题将代数与几何相互结合,应是一道典型题目. 求解既不需要课本以外知识,也不需要特殊技巧,关键是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计算能力. 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只用初中生学过的方法求解就足够了.
例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而且满足b + c = 8,bc = a2 - 12a + 52,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法1 由b + c = 8知,c = 8 - b,
代入bc = a2 - 12a + 52,
并移项得a2 - 12a + 52 + b2 - 8b = 0,
配方(a - 6)2 + (b - 4)2 = 0.
由于(a - 6)2,(b - 4)2都是非负数,
因而a = 6,b = 4.
易得c = 4,故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法1可称之为“代入配方法”,是一般初中生首先尝试的方法,其技巧在于配方这一步,从两个非负数相加为0,分别得出a,b之值.
解法2 由b + c,bc之值容易联想到韦达定理,进而构造以bc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x2 - 8x + a2 - 12a + 52 = 0.
恰好可配方为
(x - 4)2 + (a - 6)2 = 0.
因而有x = 4,a = 6.
易得c = 4,b = 4.
故该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
解法2可称之为“韦达定理法”,也是一般初中生尝试的方法,其技巧在于构造出一元二次方程和配方过程.
解法3 由条件知,bc = a2 - 12a + 52 = (a - 6)2 + 16 ≥ 16.
再从b + c = 8可推知,bc ≤ 4 × 4 = 16,
可得b = c = 4.
而从第一等式可解得a = 6.
故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3可称之为“不等式法”,这是一般初中生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思路就是数形结合,可把b,c看作某矩形的长和宽,只有长和宽相等时,其面积最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该方法.
解法4 由b + c = 8和bc = a2 - 12a + 52可知,b,c具有对称性,因而其值相等均为4.
而a2 - 12a + 52 = 16,可得a = 6.
故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4可称之为“对称法”,这是一般初中生意想不到的方法,其高超之处利用式中字母的对称性,判断出其地位相等,因而其值相等. 对称性不论是在数学领域,还是在其他科学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称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而且也是美学思想和哲学思维的体现.
当我们引导学生给出某题目多种解法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需要进一步反思,看能否可做进一步的引申和拓展. 如老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否根据本题,创造出新的数学问题呢?
创造新数学题目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数据或条件、未知量,采用类比方法来构建.
如可从(a - 5)2 + (b - 7)2 = 0构造出新题目:
例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而且满足b + c = 14,bc = a2 - 10a + 74,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由等腰三角形自然联想到等边三角形,故可继续向学生提问:从此题代数角度出发,能否构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问题?
这个问题反而变得简单了,考虑(a - b)2 + (b - c)2 + (c - a)2 = 0,可构造如下数学问题:
例3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而且满足a2 + b2 + c2 - ab - bc - ca = 0,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由例1的解法4,学生应能观察这个代数方程中a,b,c的对称性,从而可以确定其地位相等,猜测到a = b = c.
正是对称性才构成了一些美丽几何图案、精美无比的建筑景观、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 考量一下数学概念的对称可谓比比皆是:正数与负数、未知与已知、有限与无限、常量与变量、小于与大于、乘方与开方、直线与曲线、平行与相交、函数与反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函数递增与递减、函数连续与间断等. 数学运算的对称也可谓俯首皆是: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指数与对数、微分与积分、矩阵与逆矩阵等. 同一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也渗透着命题的对称美. 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等,各以对方为存在前提,渗透着数学方法的对称美.
至此,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提出“边长满足类似代数方程的四边形,是个什么样的四边形?”等问题. 若是多边形呢?如此长久坚持下去,学生的思路就会拓展开来.
美丽的鲜花使人陶醉欣赏,漂亮的姑娘引人驻足赞美,亮丽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同样数学之美也会动人心弦. 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的因素. 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让学生尽情享受数学美带来的愉悦感,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