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4-10-21 22:59周芸
科教导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生关系影响

周芸

摘 要 高校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热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究当前关于高校教师对师生关系影响的研究情况,能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笔者分别从三大部分展开论述,即国内研究概况,研究内容总结,文献分析。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师生关系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Summary of College Teachers' Influence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ZHOU Yu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Center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the social hot spot,but also an important topic of academic research.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teachers o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may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in-depth study. The author respectively discusses from three parts, namely, recent research at home, summary of research contents, literature analysi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fluence

1 国内研究概况

1.1 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延续了传统的师道模式,“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生动地体现了教师的权威性地位。50年代末学者们以教师是否应该起主导作用及教师能否起主导作用为论点在《文汇报》上掀起了一场热烈讨论。70年代末学者们围绕谁是教学的主客体以及教学主客体的规定性进行了一场大讨论。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师生关系的研究热度升温,研究角度从单一的师生地位研究转向多角度多学科研究。笔者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自1979年起至1994年止,以“师生关系”为主题的文献仅有900篇,自1995年起至2014年4月30日止,以“师生关系”为主题的文献剧增到59491篇。仅2000年以来的文献就达到了57114篇。总的来看,社会变革以来学者们对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师生关系的内涵、作用、特征和影响因子等方面。

1.2 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研究

国内师生关系研究大多集中于整体性研究,涉及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比较少见。虽然师生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但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发现,自1979年至2014年4月30日止以“高校师生关系”为主题的文献只有576篇。2000年以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师生比例失调,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师生间的矛盾逐加大,有关高校师生关系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自2005年政府倡导和谐社会以来,以“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为主题的研究也变得多了起来。总体来看,新时期以来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师生关系的定义、现状、影响因子及解决途径等方面。

2 研究内容总结

2.1 高校师生关系的概念界定

2.1.1 师生关系

大多数学者是从以下3个角度进行定义的。第一,人际关系说。杜威(1981)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①第二,社会关系说。莱斯利·P·斯特弗(2002)认为,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师生双方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②第三,心理关系说。王耘,王晓华(2002)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③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师生关系界定为多种人际关系的综合,如陈桂生(1997)认为“师生之间实际上存在三重关系,即社会关系、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以及自然的人际关系。”④李瑾瑜(1998)则提出“师生关系体系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道德关系四个层面的关系构成。”⑤

2.1.2 高校师生关系

目前对高校师生关系的专门定义比较少见。“高校”泛指从事高等教育的学校,从学校类型上分,高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从学生的层次上分,高校学生包括自考生、成教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高校教师包括高校的授课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

综上,高校师生关系是全体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特定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心理关系等多种关系的总和。

2.2 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的问题

有少数学者肯定了现今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徐锋华(2011)认为,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这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⑥但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在高校师生关系的突出矛盾上。

2.2.1 师生关系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的今天,高校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功利化。赵昆艳(2006)认为,过去神圣的象牙塔如今已经沾染上了铜臭味,在入党、考试、违纪处理等问题上,学生送礼,教师则高抬贵手的现象比比皆是。⑦这种肮脏的交易行为严重扭曲了师生间的纯洁关系。赵伟(2010)认为,当今研究生流行称导师为老板,这种称呼的变化实际上已经反映出高校师生关系的功利化。⑧

2.2.2 师生感情淡漠化

当前高校师生间感情淡漠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师生交流仅限于课堂之上,课后师生双方便各行其是。李晓明,鲁武霞,黄成洲(2009)的研究发现,现实中师生间不平等的主客关系消减了师生交往应有的“教育意义”。⑨唐国战(2010)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待老师冷漠,没礼貌,即使是与老师在校园里相遇,也不会主动打招呼。⑩

2.2.3 师生间互信度降低

师生双方的期望落差导致了师生间互信度的降低,致使师生间的矛盾更容易激化。学生对高校教师理想化的期待与高校教师的实际状况形成反差,产生心理缺失;而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与学生现实水平之间的落差,致使其教学情绪低落,教学积极性不高,师生间的互信关系难以建立。

2.3 高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2.3.1 职业责任弱化

部分高校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有更多精力投入科研或行政工作,而将职业责任弱化。其表现有三种,一是照本宣科,满足于单向度知识传播,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吸收;二是备课不充分,上课信马由缰,侃侃而谈,与应传授的知识点背离;三是对学生课堂表现不作为,只管自己讲课。

2.3.2 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深度不够,没法得到学生的信服,其在知识上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学生对高校教师的信任程度下降,最常见的表现便是宁愿自学也不愿意听教师的讲授等,这些行为进一步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

2.3.3 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只管自己的讲授,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不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另外,雷伟(2008)认为,教师对待违纪的学生缺乏爱心与耐心,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性化教育不足,造成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和行动上的抗拒。豘

2.4 对策研究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应该确立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第三,要勇于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和行政的关系。

3 文献分析

3.1 研究的不足

师生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有诸多方面有待深入。第一,国内有关师生关系的研究涉及高校领域的比较少见。单一研究高校教师对师生关系影响的就更少了。例如在研究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上,多数研究者是从国家政策、学校管理、教师素质、学生素质这4个方面着手,且重点分析在前两个因素,而将高校教师这一群体单独分析的较少,对学生个体素质的追因分析也相对较少。第二,多数学者采用的是定性式的理论研究,缺乏对实践问题的可操作性指导。或有少量的实证分析,例如,张蕾(2010)通过对广州市21所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进行了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豙尽管如此,定量研究数量还是有限的。第三,研究或带有主观色彩,多是对目前高校师生关系所出现的不良问题的斥责,而对目前高校师生关系正面的肯定较少。

3.2 研究的展望

以高校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为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目前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献较少的情况下,更显现出此项研究的价值。对于未来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应该多做一些源自现实情境的实证性分析,而研究者应该尽可能抛弃一切主观上的因素,更加客观、全面地进行归因分析,特别是要增加学生因素上的归因分析。

注释

①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② 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③ 王耘,王晓华.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④ 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⑤ 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⑥ 徐锋华.论学分制下高校师生关系构建[J].江苏高教,2011(1).

⑦ 赵昆艳.高校扩招后的师生关系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⑧ 赵伟.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⑨ 李晓明,鲁武霞,黄成洲.主体间性理论对重建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1(11).

⑩ 唐国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走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豘 雷伟.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8(10).

豙 张蕾.冲突抑或和谐?——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6).

参考文献

[1] 朱钰珏.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改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4).

[2] 赵波.高校师生相互关系中的冲突及其沟通管理[J].江苏社会科学,2010(4).

[3] 沈新坤.赋魅、去魅与复魅: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嬗变[J].高教探索,2012(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生关系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