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秋 耿立军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而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探索让高校辅导员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创建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良性互动交流机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0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而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合格的接班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探索让高校辅导员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来,创建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全国各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都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可在校内组织的阅读类实践、课堂讨论类实践、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类等实践活动,此外还有需要到校外进行的参观、考察、调研等实践内容。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可谓是喜闻乐见、种类繁多,但在具体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出现了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具体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实践教学覆盖面小,学生参与数量有限
目前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由思政课教师来负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而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教学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了许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类活动几乎是所有学校都会采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要求配备足够的师资、车辆、相应的参观目的地的硬件条件等等,让所有学生都参加到参观考察中来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即便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仅靠思政课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也无法实现,因此此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及最终结果必然是实践教学覆盖面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参加。
2.学生课余时间有限,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要完成理论课、实习等一系列规定的教学活动,再加上必要的自由时间,课余可支配时间就变得十分有限,尤其当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时,有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在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也比较少,因此导致教师难以把控学生时间,从而使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3.学生重视不够,实效性难以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高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共同课,对于教师而言,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观愈来愈趋向多元化,心理问题复杂化,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动力、毅力及自控力较弱,尤其是学生普遍不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的甚至认为实践教学不是上课。因此,学生在主观上重视不够,从而难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如何发展,怎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现在都已经成为摆在“思政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而笔者认为,让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与思政课教师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而根据高校辅导员这支队伍自身的特点,使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前是最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式,现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政策上的依据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3条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给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性指导,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样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这使其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可行性。
其次,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相比校而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虽然有理论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等缺点,但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例如比思政课教师更了解学生,交流沟通渠道更多,因此也更便于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而且辅导员平均年龄普遍低于思政课教师的平均年龄,相比而言更加具有活力与动力,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是组织、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最佳人选。
再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但在现实中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精力有限,而且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少,交流空间有限,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相对滞后,偏重于理论传授,组织学生活动能力不强,尤其是在实践课教学上,更是分身乏术,这为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而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简单说来就是人力与资金问题,而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恰恰可以弥补人力不足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之,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思政课教师要多,交流更加频繁,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辅导员进行实践课教学时又可以在思政课教师拟好的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其组织管理职能大于理论教育职能,因此可以弥补其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的劣势,可谓是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的。目前,在国内的大学也有成功的先例,例如天津师范大学在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已经率先走出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是值得其他高等院校借鉴学习的典范。但具体如何使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探索如何创建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良性互动交流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思政课教师与高校辅导员两大队伍从大的方面来讲都是学生工作者,均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大使命,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两支队伍常常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少有联系,出现了工作上相互脱节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学校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提高工作的效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工作上,导致理论研究和学术创作的时间较少,理论水平相对较弱。此外辅导员这一群体是一支相对比较年轻的群体,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职称评定压力大,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较多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因此,探讨如何形成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交流机制,使辅导员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来,逐步形成辅导员协助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工作,思想教育两支队伍优势互补,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就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确保顶层设计科学,同时保证底线思维。我们必须围绕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在工作实践中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尤其是领导要高度重视,协调关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科学发展。协调好两支队伍的管理,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与一线辅导员队伍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在育人领域的各自优势,实现相互支撑,资源互补,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使辅导员真正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其次,也要保证底线思维,即哲学意义上的“度”,即必须在保证辅导员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的同时,再使其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来,尊重辅导员的主体意识,保证辅导员的利益,使这一交流机制成为两支队伍互赢的平台,这样才能持续并健康发展下去。
此外,由学校搭建交流平台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能够沟通交流,是辅导员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来的保障,尤其是由承担各院(系)思政课教学的专任老师与相关院(系)辅导员对口交流,更是会有很大收效。思政课教师可通过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辅导员则可就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向思政课教师寻求理论“援助”。这一交流平台就像是“润滑剂”,会使这两支队伍相互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从而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鉴于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这两支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与缺陷,推进两支队伍的交流机制、有效结合形成合力,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这种交流机制的形成必将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8.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6.
[4]李朝阳.辅导员承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与成效研究[J].理论观察,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