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语法手段优化文言文教学

2014-10-21 15:27:15洪晓琴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言谓语状语

摘 要: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语文实践中汉语语法知识的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法知识必不可少,如果从语法角度切入,往往能“柳暗花明”,因此,用语法切入法可以从根本上优化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教学;文言文;语法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现状中处境极其尴尬,中考高考命题淡化,教材编写缺乏系统,教师教学过程弱化,学生轻视语法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的弱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了令人诟病的事实。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生活语文的运用需要又无法脱离语法知识,语文教学实践更离不开语法知识,所以,为学生补上语法知识课显得很有必要。

特别是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法知识更是必不可少。语法知识能够提升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辨别能力。因此,借助语法可以从根本上优化文言文教学。

一、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普通的语言现象,借助语法这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对实词意义进行定位和断定

文言文一词多义很普遍。“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一句中“顾”字,本义是回头看,但在此句中受后置状语“于草庐之中”修饰,作谓语,因而译为动词“探望,拜访”。再如,“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一句中的“益”本义为“利益”,此处作状语译为副词“更加”。

文言文中的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及名词作状语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词类活用现象,借助语法手段则可以化难为易。文言文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在文言文中则带了宾语,翻译时必须译为使动,“使宾语怎样”。“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一句中的“惊”“鸣”,本义为不及物动词“惊动”“鸣叫”,此句中带了宾语“鹊”“蝉”,因而译为“使……惊动”“使……鸣叫”。形容词、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文中则带了宾语,应相应地译为意动,“以为宾语怎样”。“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一句中,“异”本义为形容词“奇异”,此处带了宾语“之”,因而译为意动用法“以……为奇异”。

名词作状语是文言词类活用中的一个难点,但名词作状语有特定而明确的语法特点,即作状语的名词必须用在谓语之前且不能作主语。把握好这一语法规律,就比较容易进行判定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一句中“犬”字用在动词谓语“坐”的前面,但不能作主语,因为“犬”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一狼”才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犬”只能解释为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一句中“兄”亦为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像兄长一样”。

二、运用语法手段对准确定位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做出正确的意义用法判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特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疑惑。其实,这种用法的语法特点就是“之”必须用在主谓之间,用了“之”之后,这一主谓结构就失去了单独成句的资格,即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只能以短语身份充当句中的一个成分。“悍吏之来吾乡”一句中“之”用在主谓结构“悍吏来”之间,“悍吏来”就不能独立成句,只能以主谓短语的身份作整个句子的主语。

再如,虚词“而”字作“连词,表修饰”这一用法时,学生也较难把握,从语法关系来说,“而”作连词、表修饰时应放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连接状语修饰成分和谓语中心词。“徐而察之”一句中“徐”修饰“察”,构成状语修饰谓语的关系,就是“而”表修饰的例证。

文言虚词“何”有时作代词有时作副词,学生较难区分,借助语法切入法就容易了,作代词时一般用在宾语位置,或充当介宾结构的宾词。“大王来何操”一句中“何”作前置宾语,应译为代词。“豫州今欲何至?”一句中,“何”作“至”的前置宾语,应译为代词。“何”作副词时一般用在状语位置,“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何”用在状语位置,应解释为“副词,怎么”。

三、文言翻译中运用语法手段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意义用法推定,有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獨到功用

文言翻译是高考重要考点,也是难点,要求是“信、达、雅”。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对文言翻译句中的每个字词作出准确定位。往往文言翻译句中的一两个关键词,尤其是少数生僻词或用法特殊的字词,对文言文准确地翻译形成障碍。用句中意义和用法能够准确定位的实词和虚词作为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借助语法就能够敲定句中模糊未知的字词,明确其语法功能,推断其意义和用法。目前,通过大量的考卷分析可以看出,文言文翻译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学生没有语法意识,不能根据翻译句的语法环境进行语序的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个别实词和虚词意义与用法的判断。运用好汉语语法这一手段,树立语法意识,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和改进语法教学,量化、强化语法知识内容,让学生比较系统地语法知识,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而且能够有效优化文言教学。

作者简介:洪晓琴,女,1969年8月出生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专科,中学一级教师,甘肃武山县第四中学任教,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文言谓语状语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非谓语动词题不难答 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