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意必善 意在笔先

2014-10-21 12:54周换领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耗子文章主题点睛

周换领

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鼎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其所谓“意”,即今天的“主题”,而“命意”,也就是确立文章主题,即要“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思想”。

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下笔意为先,动笔之前,确定主题,才能具体地构思文章、选材、剪裁、表达等,才可以考虑文章如何开头、叙写、过渡、结尾,主次、详略如何安排等。

由此可见,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语言也受主题的约束,主题在写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文章的主题如何确定呢?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立意首先要“循规蹈矩”,这是立意的基本要求,做到:准确、明确、集中。准确,就是立意正确、合乎题意,准确扣题,紧依作文要求去写;明确,就是文章主题要旗帜鲜明、不含糊,将主题贯注于整篇文章中并明确表达出来;集中,就是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围绕着这个主题把事情、道理说清楚。

2.着意新颖

“着意新颖”,这是立意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主题,是人们最关心和想解决的问题,它展现了作者新的感受与认识,能给人以新的启示,也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

3.逆向求异

“逆向求异”,就是挣脱传统观念束缚,逆向思维出新,从而收取夺耳目、震心魄的效果。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可以翻题目字面之意,除原陈旧,平庸俗囿。如以“根”命题,一般学生可能只会从“根”这一具体事物的内在含义立意,得出诸如“做人不能忘本”之类的主题。可否反向思维,立此主题呢?只有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才是对“根”的最好的回报。除旧布新,自然高人一筹。第二,运用反意存真立意法,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如《狗拿耗子,——?》文题立意,就可以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又有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但是,“逆向求异”立意,必须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

4.深入开掘

“深入开掘”,就是要作者对已熟悉的生活材料做再分析、研究,开掘出新的思想火花,这也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过程。如以“农民工”为题,一般学生都会围绕“农民脱离农活,进城务工,亦工亦农,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缓解了城市对劳务工的需求紧张”来立意。而有一个学生则根据自己村庄的现实情况从另一方面立意:家乡许多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许多田园荒芜了,邻居干脆让刚上初中的女儿辍学回家带小弟弟。文章写的是农民工带来的“田荒”、“家荒”、“校荒”,触及的是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立意独到,使人震动。

5.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最后这两句将作者的本意予以点明,成了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这是古人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

使用点睛法要注意: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展现新思想、新境界,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做到“一叶而知秋,两目尽传神”。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当然,确立文章主题,并非朝夕之功,但可以模仿研习,若现今你尚未游刃有余,那么你尽可神归课堂,拾取记忆,范文例作是如何提炼和归纳主题的呢?汲取营养后,写文章之前,你就应规划:文章是为了展示什么、说明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的文章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耗子文章主题点睛
狗咬耗子别议
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性教学模式浅谈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名师点睛(9)
让人物“动”起来
画“狮”点睛
“轴对称”复习点睛
有效作文贵在积累
耗子事件
欢迎狗咬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