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虎
摘 要: 初中数学理解性教学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备受推崇,现在的数学理解性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古板而僵硬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不能充分理解就学不会,无论怎么死记硬背都不能将这些知识彻底变成自己的知识。而理解性教学就不同,数学教学本身就枯燥乏味,需要学生十分感兴趣才能学得进去,才能自主地深入理解,推行理解性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再让学生死记,而是理解,让数学中的法则为自己所用。
关键词: 数学理解性学习 特征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难出成绩,不仅学生难学,教师教得也吃力,一些教师的教学不讲究策略,只是一味地将数学法则灌输给学生,不能引导学生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自己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只能将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全部吞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这就是没有策略的坏处。
1.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特征
1.1螺旋发展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平铺直叙,而是应该有延伸、有发展、有拓展性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多做数学习题,常说多做就能多会,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这就是数学的拓展性。由一个种题型发展出多种题型,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多个知识点,由一点螺旋而上,有一个起始点,便可以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建立起一个知识架构,让学生知道怎么打好基础,让学生学会如何构建这样的知识架构,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主动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教师随时辅导,时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与学生配合好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探索最合理、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1.2层次性。
数学知识犹如一座蜿蜒陡峭的大山,在攀登这座数学知识的大山时,合理划分出层次是能否轻松登顶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知识是由易到难讲解的,学生学习同样也是由易到难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划分好层次,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数学这座山的山脚攀爬到山顶。
1.3差异性。
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教学存在一定难度,既不能影响理解能力强、学得快的学生,又要注意理解能力稍逊的学生不能落后。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调节教学进程,课间、课后鼓励学生主动要求老师辅导,学生的学习差异不可能消失,但教师可以尽量让这种差异减到最小。
2.数学理解性教学的策略
2.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融合,尝试整体—结构教学法。
在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固有的数学法则,数学法则有它的严肃性,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掌握了数学法则,就等于掌握了数学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教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这些数学法则。
数学法则是数学这个学科的地基,整个数学学科的架构都是由数学法则支撑的,每一条数学法则都是数学整个架构的连接点,任何一条数学法则都不能轻视,缺少任何一条数学法则,这个架构就会坍塌,这就是数学这一门学科所具有的严肃性。教师领导学生一起构建起这座由数学法则支撑起来的架构,积少成多,这个数学学科的架构将会越来越庞大,终将影响学生整个学习生涯。
2.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
数学反思能力在学生数学能力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数学反思对学生提高自身数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要学会如何进行数学反思,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反思。数学反思在学生数学能力中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反思中再次检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弥补自身不足,还可以在数学反思中找到多种知识节点,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理解数学这门学科。
2.3注重学生构造的能力。
学生多数不具备构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展构造能力。教师可以出题,由学生得出结论,分为辩、护两组,辩护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双方辩护要有理有据,充分举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认为这一观点错误的一方,同样要举例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双方通过这样的正反辩护增强构造能力,更可以在辩护中充分学习自己平时所想不到的知识点,不仅培养学生的构造能力,更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2.4注重原型的教学。
在原型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还原成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切,进化为数学知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不仅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转化,可以让学生从一种新的角度看待数学,摆脱数学永远枯燥、刻板的印象,让学生理解数学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使教师的数学教学更轻松。
参考文献:
[1]金生鈜.理解与教育一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2,32.
[2][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第2版.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42-2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