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雄
摘 要:“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在当下班级管理中也能借用些道理展现出作为。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特点按一定的规律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通过“老师的少干预”使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进而达到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关键词: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 教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69-02
“无为而治”是老子《道德经》中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在当下班级管理中也能大有作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有个性、有头脑、有主见的群体。为此,当前,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学生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案例屡见不鲜。有鉴于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推崇“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老师的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老师的适当而巧妙的“无为”,激发学生的更“有为”。“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什么也不干,而是不随便发号施令、瞎指挥,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学生身心发展有其固有的独特规律,教育工作也有自身特有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遵循而不应违背的“道”。顺“道”而行,积极引导,则班主任工作可事半功倍,无为而无不治;背“道”而驰,盲目干预,则班主任工作就会事倍功半,难有成效,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应充分利用好“无为”之为在班级管理中的“大作为”。下面,笔者结合具体事例对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进行分析。
1 老师有明显的教育意识,学生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压力小,自习课吵闹现象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周二晚自习,因为全班吵闹,班级常规分被扣掉3分。这已不是第一次了,放晚学时,学生们静静地坐着,等待着“暴风骤雨”。但笔者却一反常态,只是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了“晚自习全班吵闹扣3分”,并要求:两天内不能擦除。然后说了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就放学了。事后发现,这样做的效果与前面严肃批评教育的效果完全不同。周三、周四晚自习很安静。但直觉是仅靠这种做法无法根治问题。于是,周五的周记“晚自习纪律应该怎么办”被布置下去。
周一,周记本收上来,发现有学生写道“老师,我们错了,为班级荣誉抹了黑。真希望您能像以前一样狠狠地批评,这样也许心里好受一些。”也有同学写道“虽然您不在,但看到您的字,就想起了您的谆谆教导,心里难受极了。”“保证擦掉这些字以后安静还会和以前一样的!”看到这些,笔者对于这件事的解决已成足在胸了。
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是班会课,主题就是“怎样做好晚自习纪律”。首先是班主任对班级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接着,集体讨论交流各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由班主任进行总结。
在本次班会的总结讲话中,笔者这样说道:“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这既是学校对大家的肯定,也是同学们通过努力得到的结果。当然,这既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好一件事情不仅仅要有正确的方法,还应有坚定的信念。同学们想要保持优秀,那大家就得有明确的目标。同学们的目标大家还记得吗?”“勇创第一!”大家齐声回答。“对,这也是你们刚进学校时定下的目标。但是,现在同学们做得并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通过努力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同学们针对晚自习讲话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大致提到:因为作业少,做完作业后就无事可做,故有可能吵闹;有时候需要讨论,结果就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教室里声音就吵了起来。于是,导致晚自习出现纪律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群策群力提出如下解决办法:(1)做完作业后可以自己预习课本;(2)作业做完后可以练字;(3)自习课上可以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4)设立值日干部对大家进行管理,及时提醒大家遵守纪律。
根据上述对策,首先,班级自己建立了班级图书馆,给同学创设课外阅读的资源环境。其次,同学们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在晚自习都有事可做。而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也得到提高,开始对班级纪律、卫生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如此一来,班级的常规扣分明显减少,有时甚至连续几周不扣分。最终,顺利收获了“校优秀班集体”称号。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巧妙地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没有让过多的责备,使学生背负压力,产生逆反心理,而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建设得到更为和谐的发展。
2 老师有明确的教育意识,学生没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一次,刚走进班级,副班长小楠就跑出来告诉我:他和同班的小杰打架了。于是,在班级了解事情的大致情况后。笔者找来当事的两位同学,开始让他们“对质”。小杰先做陈述,他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男生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好的。”在讲述的过程中,小楠没有过多的去辩驳。轮到小楠讲的时候,小楠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他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你可以和别人吵(开玩笑),别人就不能和你吵(开玩笑)?”大致原因是小杰找小楠吵着玩,但是由于小楠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吵闹,所以比较反感,从而引起了冲突。此时,小楠的情绪变化立即引起了小杰的情绪变化。小杰开始羞愧地向小楠道歉。小杰的主动认错,也让小楠觉得不好意思。他们相互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适时问上一句:“这件事情老师应该怎样处理呢?”“老师,请您原谅!”两人异口同声回答。接着,小杰先说自己做事时太过莽撞,没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希望老师、小楠原谅,以后绝不犯这样的错误。小楠也承认了错误说:自己以后绝不带着情绪去处理事情,如果能及时向小杰指出他的不足,既可以帮助他,也可以避免今天的事情发生。今后,在处理问题时一定会成熟一些。然后,他们相互之间握手、拥抱,并且相互真诚地说:“今后还是朋友。”就这样,事情在老师没有做任何批评的情况下得到圆满解决。
其实,学生已经长大了,自己已经具备一定的是非观,老师的说教他们不一定都能听得进去。但是,如果创设条件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老师再加以分析和引导,就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这正是“无为而治”
所体现的:管理者的“无为”,使被管理者“大有作为”,既能明了道理,又能有自身的思考与反思。从而让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试想在这一案例中,如果老师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臭骂,这样的话,表面上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然而,学生心里会服气吗?
3 设立目标,制定规范,让无为在班级管理中变得大有作为
3.1 设立“合理”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为此,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目标应包括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并且,目标应能给人以:“这是自己的目标,要尽可能地完成”的心理效应。因此,在设立目标时宜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这样的目标既易于实现,而且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使他们产生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事例1就是因为同学们有了共同的目标,所以在“无为而治”时体现出了大作用,使管理得以更加合理。
当然,对班级来说,设立集体目标的主要途径可以利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进行。如:学校的常规评比,学校的运动会,歌咏比赛,诗朗诵比赛等等。班主任应利用好这些契机,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然后一起向既定目标努力。这样的管理活动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并且,学生可以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目标,即“无为则有为”。
3.2 制定“合情”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与学生一起制定符合班情、学情的班级管理规定,除了需要规定大家遵守的内容,还宜规定,在实际管理中,针对每位学生实际状况,可以对规定进行合理变通。如“违纪”事件,若同学自己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可以自行处理问题的,将不追究其责任,只是作出必要的警告。
有了这样弹性的“合情”规范的管理,学生才敢于把事情告诉老师,并且进行自我管理,才会出现事例2的圆满结局。
当然,“合情”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沟通学生的思想,融合学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
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正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在无形无象,但有声有色的无为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定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