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验,适时评价学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 角色 兴趣 自主探究 评价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无论是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都应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扮演着多种角色:知识的传递者、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合作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楷模、心理咨询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学好数学。
二、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这一课时,在课堂上,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了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活动,学生始终都处于兴奋状态。如“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充分动手,这一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
(二)抓住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一年级“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问题”这一课时,我设计了教学内容,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求一共用多少根小棒时,列出的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然后呈现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自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三、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
(一)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如:我在教“十几减5、4、3、2”这一课时考虑到,如果再简单地教给学生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我设计了小组交流、全班互动交流等环节,把课堂教给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一位学生上讲台讲解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台下的学生自发地对其发言进行质疑、反驳或补充。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算法,而且在这一展示中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操作,探索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如我在教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这一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激起学生思维的一个环节:“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把物体上的这些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呢?”一颗小小的石子敲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既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又有学生的与表述,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魅力
(一)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上,直截了当地出示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认识那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各种人民币。接着,设计了给人民币分类的环节,在分类环节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然后设计了人民币兑换环节,主要采取互动的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兑换,生生之间的兑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会进行元与元之间、角与角之间的兑换活动,还能够进行元与角、角与分的兑换活动。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之后还进行了模拟购物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比如,我在《时、分、秒》教学时我编了一个童话故事:“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不停地跑,结果跑得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地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比如,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我是常用到“你们的速度真快!”“你们看,大家都在向你们学习”。在小组合作完成时,我对每一个完成好的、结果准确的小组都送智慧星做奖励。
总之,我认为面对新课程,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标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提倡教师的创新实践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与新课标共成长。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