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的“蜕变”

2014-10-20 21:56杨育云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蜕变导学案策略

杨育云

摘要:导学案是培养学生独学能力的摇篮,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兴奋剂。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授人“渔”(学习策略)比授人“鱼”(讲解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方向,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导学案 策略 蜕变

一、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在两年多的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那才是真正的学习。于是,我想到了从导学案入手。

导学案是什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除此之外,它还应该是培养学生独学能力的“摇篮”,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打败困难的“武器”,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兴奋剂”……可是事实上,学生根本不知导学案对他有什么用,更不知设计者(教师)的思路和意图。学案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张张的试题卷。作为“导学案”的设计者(教师),是不是应该想到:是把“鱼”直接给学生,还是把“渔”授给学生?这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的。传统的教育,束缚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教师如果就是想走捷径——直接把鱼给孩子,甚至把鱼做熟了直接喂给学生,学生坐享其成,养成了死记硬背,最终成了不会动脑的“木偶”。

对教师而言,学生是教学的最大资源,只有充分放手,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探究激情,才能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地利用导学案——授人以“渔”,才是法宝。

二、导学案的蜕变在于“导”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导学案存在三个误区:即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的共性化。它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参与”了,依旧没有自主学习的权力。说明导学案,还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的乐趣还没激发出来。我作过这样的调查:“你对导学案有什么意见?你觉得导学案对你有多大帮助?”学生的回答让我诧异,他们说:“导学案就是试卷,我们做导学案就是在做考试题,做得我头晕脑涨。”“做完导学案,我依然不会自学。”等等。导学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去支撑新课堂的运行,没有起到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路线图等作用。可以这样说,当导学案一旦变成了对学习者的囚禁和个性化学习的扼杀时,那么它则名副其实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又一个“凶器”。

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授人“渔”(学习策略)比授人“鱼”(讲解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方向,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生长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导学案的改革在于“导”。“导”什么?怎么“导”?这就是我要探究的问题了。

我打破常规,指导学生参与导学案的设计。如在一些需要引入资料的地方,标明出处即可,主要精力放在读课文和问题的设计和探究上。问题不在难,能解决就行;问题不在多,够用就行,问题不在深,有价值就行。学案的基本设计流程是:1.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2.组内研究学习目标,形成个体学习方案(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目标要有梯度)。3.围绕学习方案独学、对学、群学。4.展示、反馈。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注重学习的内在关联性;既从体验和认知途径出发,又注重整体性知识架构。设计不仅是重学会,更重会学。较之于“五步三环一提升模式”,我所提出的新的设想只是增加了一个模块,即第二环节上的经过“组内研究”,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

例如,我在上《雪》第一课时,就放手让学生仿照前面学过的导学案的流程来设计自己的学案。

因为是第一次设计,他们的内心也充满着好奇和自信。等学生做好自己的学案后,我再把设计的学案给他们进行比较。从目标的制定开始一直到点拨提升,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思路、方法比较,针对自己在设计学案时,哪些地方比教师的好,哪些地方没有教师设计的好,把教师设计好的地方用符号标出,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补充到教师设计的学案上。同时也可以把你认为教师设计不好的地方划掉。这样一来,学生对导学案的设计就产生了兴趣,对自己的学案设计很有成就感。

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有限,他们把自己的学案放到小组中进行讨论。大组长把每一个小组成员说出的见解,进行综合整理,代表小组发言。这次主要是比较两份学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优缺点,再进行二次组合,这次学案修改,学生更注重问题的设计了。当他们慢慢学会提问题,并带着问题来学习时,这样的学习才具有时效性和自主性。

优化学案,学生增强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主人公意识。如在《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把很有意思的问题,以PPT的形式反观人类现在是怎样吸取教训,保护地球家园的。学生纷纷上网收集资料,精心制作,由大组长分工,组员积极合作。最后,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成功地展示了各具特色的“保护地球”的幻灯片——会动的导学案。

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我也更理解了“教师的权力即学生的权力”这句话的内涵了。一个“导”,让学生灵活运用学案,学习策略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渐培养起来。

三、导学案——好的学习策略

既然是导学(助学)案,教师是不是可以多留些空白给学生,让他们动脑思,动手做、动嘴说,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学会提出问题,教师旨在引导,或等学生读学录疑完毕之后,再把自己的问题亮出来,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问题要提得好,关键在学习目标要明确,根据目标来设计问题,这些问题是哪一方面的,如:是整体感知的,还是结构条理的;是内容方面的还是评析鉴赏方面的;这不就是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吗?导学案——好的学习策略。

虽然,学生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导学案”的思路,在他们心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他们还不太明白每一个环节的意图,课上也有脱节不紧凑的现象,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培养起来的。因为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意志品质,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凸显了教育的立体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矫正、培养作用。多方面的“授人以渔”,为其终生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是真教育。

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学构建“阳光校园”的行动策略研究》。教科规办涵【1012】22号,课题编号:FHB120500

(责编 张景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蜕变导学案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