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特征与差异分析

2014-10-17 20:49方建强陆淑娟
高教探索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启示特征

方建强 陆淑娟

摘要:美日高校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对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认为虽然在教育理念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构成、培养体系构建等方面有着共性特征,但在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培养模式、资金渠道及支撑体系上存在差异。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可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带来启示。

关键词: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特征;差异;启示

“创业教育”最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美国作为创业教育发起最早、程度最高、普及最广的国家,其高校更是创业教育的先驱和成功典范。创业教育与我国几乎同时起步的日本,因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也备受各国关注。研究与比较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共性特征与差异,对加快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一、美日高校创业教育起源与发展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尔斯·梅斯为MBA学生开设的《新企业管理》被认为是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学术界普遍将此作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回顾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1947-1979年),起步阶段(1979-1989年)和发展阶段(1990年以来)。[1]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公众和高校重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延伸,并在实施范围、课程体系、师资培养、组织结构和创业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学术领域之一。

与美国创业教育产生于工业时代相比,日本创业教育则产生于信息时代。上世纪90年代,受到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日益被中小企业所取代。美国硅谷的创业奇迹使日本深刻认识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少子、老龄化及大学与产业之间链条脱节的社会现状,风险企业的诞生和蓬勃发展被视为日本未来经济的催化剂。特别是大学的风险创业企业,实现了高校的存量基础研究向市场化产品转变,促进了高校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于是,日本高校纷纷提出了创业家人才计划,并开始付诸于实践。1995年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的出台揭开了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由最初30所左右发展到了近250所。在创业家精神倡导下,日本高校在完善风险企业、共同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结合地域经济产业特点,通过实施社会人特别选拔制度、昼夜开讲制度、科目辅修制度等灵活的导入制度,大力支援社会人士创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二、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共性特征

1.突显战略性的创业教育理念

虽然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理念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都定义在广义的创业教育内涵之上。两国都着眼于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等创业素质的培养,将塑造创业精神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百森商学院教授杰弗里·蒂蒙斯认为: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速成就业培训,而是以开发人力资源,“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这种战略性的创业教育理念注重“为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旨在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同样,日本将创业教育称为“企业家教育”。日本高校在借鉴欧美创业教育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创业精神培养”为主线的创业教育理念,认为创业教育关系到学生社会挑战能力和冒险精神的资质能力教育,是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唤起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的素质教育。

2.追求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最重要的途径。课程设置的数量种类与实施效果是衡量创业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构建完整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美日围绕创业实施过程在课程种类与设置、课程内容与设计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付诸于实践。

美国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已超过了2200多门,大致分为面向基础知识普及的大类课程、面向主修专业的学科课程和面向实践能力锻炼的活动课程等三大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紧扣整个创业过程,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各个方面,如创业启动、风险投资、商业计划书、创业营销与机会识别、新企业融资、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企业成长战略等等。其中,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学”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的基本范式,其课程内容采用了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组成的模块化结构。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创业必备素质与社会知识结构的整合、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智力开发与非智力教育的并重等方面的努力,有效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样,日本高校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开设了928门创业课程,且全部被纳入到实施创业教育高校的选修或必修课中。课程内容归纳为关系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个性特征、涉及创办企业的有关法律事务以及财税金融知识、与企业内部运作相关知识和技能、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成功创业者的案例分析等五大门类。[2]这些课程以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不同学校通过模块的形式存在,或围绕创业的过程而存在。如立命馆大学设置了“基础科目群”、“拓展科目群”、“实践科目群”等三个模块,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养;大阪商业大学则在日本率先提出了基于PBL(问题设定型学习)体系的创业育成计划,其成功的创业先锋班(OBP)创业教育模式围绕创业过程将创业课程分为基础、核心、深化、实践演习等四个层次递进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使学生获得从体验到思考到抽象化再到体验的全过程锻炼。[3]

3.拥有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师资都是由既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创业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和具有创业背景的成功人士或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构成。endprint

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师资中心由8名全职教师、4名助理教师、5名行政职员和若干名包括实业家、创业家、创业风险投资家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斯坦福大学的一些创业课程是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师共同承担的,并专门聘请有丰富创业投资经验的资深人士指导学生团队进行商业计划开发。而日本高校也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培养,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有创业经验,且30%左右的高校从校外聘请了一批创业管理专家和企业家兼任授课教师。在创业教育师资培养上,美国高校除了依托博士生项目培养师资外,还通过组织创业模拟活动、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专门化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职培养,不断提高师资素质。而日本高校在产学合作机制下,通过“教员企业研修制度”、“社会人讲师派遣制度”、“企业参观会制度”等形成了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另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开展创业教育研究,一些高校还专门设立了创业研究所。以创业研究著称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还联合一些博士生、创业教育教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致力于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研究。

4.注重相互衔接的学习培养体系

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在获得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帮助下成长为真正的创业者或具有创业型思维的人。而创业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创业教育理应在终身学习理念下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学习培养体系。

美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普及性和针对性,构建了基础、能力意识、创造性实践、创业、成长等分阶段的培养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教育阶段。这种连贯而有区别的培养体系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并在每个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教育结果和影响。有的高校还设立了个性化的创业教育:如麻省理工学院等主要面向高科技创业,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等主要面向新企业的创立与创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巴顿·鲁治分校等主要面向家族企业、连锁经营及妇女创业,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等主要面向生命科学的应用及大型机构的创业创新。[4] 同样,日本从小学开始,通过勤工俭学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意识和意志品质,通过手工制作、理财教育等形式萌发学生的创业认识。在中等教育期间,通过课程改革及开展商店街活动、创业发明大王、动手练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平台。在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学校中,学生能接受到广泛的创业技能培训。在大学中,更是构建了包括课程、实习、实践的全面体系,为不同水平、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创业知识的机会。这种连贯的学习培养体系很好地避免了创业技能与创业意识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为学生走向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主体驱动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政府、市场和学术团体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主要驱动力量。就美日而言,由于国情和教育体制不同,影响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驱动主体截然不同。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是典型的“市场驱动”发展模式,市场的导向和社会大众的需求是美国高校进行教育创新和持续变革的直接动力。而市场多样化需求,也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各具办学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高校借助市场行为,通过与企业界的有效联系,既紧扣了市场发展主题,又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大学声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参与到项目的改革和发展中来,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不断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校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与美国相比,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是典型的“政府驱动”发展模式。日本政府在创业教育系统中,始终扮演着指导者、推动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日本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在创业教育问题上密切配合,行动一致,共同参与政策、规划、实施和支撑体系的研究、制订与落实,为日本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与之相呼应,日本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也十分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密切配合。日本高校,尤其是地方私立大学将结合本地域产业优势,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紧密联系地域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开展市场调查、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方式发挥创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这种高校和地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地域和高校的同步发展,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新的着力点。

2.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致力于培养与塑造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行动纲领,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与实际效果。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成熟,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其各自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目前,美国高校主要有三种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聚焦模式、全校性模式(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模式。采用“聚焦模式”的高校一般都设置创业学学科,致力于创业师资培养和从事创业研究工作,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采用“磁石模式”或“辐射模式”的高校则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普及教育,如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也有高校采用了多种混合模式,聚焦模式和全校性模式兼而有之,如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州大学等。实践表明,不同模式的创业教育都可以发展成为顶尖的创业教育项目。多样化创业教育模式,既保证了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又保持了创业教育项目的较高水准。

日本高校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四种典型的从高到低、从专业到普及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创业家专门教育型,如大阪商业大学;以培养系统的经营知识、技能为主的经营技能综合演习型,如立命馆大学;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培养创业技能为主的创业技能副专业型,如庆应义塾大学;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主的企业家精神涵养型,如横滨国立大学。[5]

3.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

资金保障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市场与政府这两种不同驱动主体的教育体制下,美日高校创业教育在各自的资金资助和经费渠道上显得迥异。endprint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市场驱动”发展模式决定了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私人和基金会的捐赠。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得到了各种基金会资助,而且很多成功的创业者热心回报母校,纷纷设立创业中心和捐赠席位,并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据统计,美国成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中心和教席的捐赠接近10亿美元,且每个创业中心的平均捐赠高达1300万美元,而捐赠席位中有95%来源于私人捐助,5%来源于公司和基金会。[6]与零散的教育捐赠相比,创业中心和捐赠席位的设立更有利于捐赠传统制度化,从而保证了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而在“政府驱动”发展模式下,日本高校创业教育项目的资金则主要来源于政府。开创大学风险企业是日本政府资助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渠道。2001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构造改革雇用对策本部提出了3年内创设1000家大学风险企业的构想。为扶持该类企业的创业活动,经济产业省于2002年财政年度拨款20亿日元设立专项基金,计划提供额度为400亿日元的无担保贷款、1000亿日元的房地产担保贷款和3000亿日元的企业债券担保。文部科学省为大学的创业者提供上限为5000万日元的研究资金,并将创业活动作为大学评估拨款的重要指标。经济产业省从产业界的角度,支持产学合作和大学创办风险企业,以推动大学开展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和研究。据调查,2002年底日本累计创立大学风险企业531家,其中有三分之一由教授或学生担任总经理。截止2005年,大学风险企业达到1503家。[7]日本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直接资金支持,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4.主次有别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除了需要高校比较完整的教学和研究体系之外,还离不开政府、社会环境、产业界及企业家等外部支撑体系的共同努力。目前,美日两国都形成了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但在主导力量上有着明显差异。

美国政府以《贝多法案》为代表,先后出台了知识产权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师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美国社会的舆论导向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商业周刊》、《华尔街时报》等权威报刊都对高校创业教育项目进行年度排名,并受到学者、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由于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入学和成功创业者的捐赠数量,因而有效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也扩大了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而在美国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是非营利性机构(NPO),如小企业局(SBA)、全美创业协会、考夫曼基金会等。他们通过营造创业环境、提供创业知识与训练、培育创业计划、赞助创业资金、开发创业市场等各个环节构筑了政府、企业、个人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渗透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在日本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中,则呈现出政府主导、产业参与的“官产协作”鲜明特点。在推动创业教育过程中,日本政府除了在政策上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之外,还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2002年,专门设立“创业投资开发中心”以支援风险企业创业。2003年,成立由日本财团法人风险企业中心负责的“梦想之门”,学习推广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2009年,建立创业教育数据库以帮助创业者选择合适的创业教育资源,并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推进网络”,通过推进风险企业见习制度,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和参与创业者的数量。同时,日本政府通过设立“创业育成中心”为创业企业提供各种经营支援服务,通过在高校设立“风险企业实验室”加快推进独创性研究成果的商业化,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对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援等等。而在美国,这些都主要是由非营利机构承担的。

四、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美日高校的成功经验表明,创业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和生存竞争能力,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最佳选择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带来如下启示。

1.深化改革,树立战略性的创业教育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中心,强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必须从广义的创业教育内涵出发,将创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教育发展的战略理念。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创新管理体制与组织方式,切实重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激发,使其成为富有创业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辐射全校,完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业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教育,要以全体学生的未来成长为目标。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全面涵盖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创业实践环节等整个创业过程所需的基本知识。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分层分类原则,将创业基础知识课程纳入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创业技能。另外,要通过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的实施,吸收不同学科学生共同参与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践,使他们在项目运作中强化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在课程实施上,要借鉴美日成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通过吸收国外经典案例和总结本国成功案例,为课程教学储备充实的案例数据库。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创业模拟训练和创业见习等教学实践方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实践锻炼中提升创业素质。再者,要借助校内外资源定期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团队组建、创业项目设计、创业基金扶持、市场化运作等环节上进行实战演练,鼓励和扶持学生走向创业。

3.内外兼修,打造优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与美日高校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且大多缺乏创业经历。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以改进。第一,要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创业学学科,系统培养创业教育的专门人才,为高校输送优秀师资。第二,要注重提高现有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在资助他们参加国外创业师资培训的同时,鼓励他们深入企业一线,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第三,要长期聘请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这既能弥补师资不足和改善师资结构,更能将企业最新动态和市场前沿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增强教学效果。endprint

4.顶天立地,开辟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在我国,政府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者。而在创业教育资金筹措上,要学习借鉴美日两国各自成功的经验,采取借助政府、市场、个人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保证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首先,要主动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教育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和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提供的各种创业基金的资助和扶持。其次,要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依托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组建跨组织的创业中心或创业基地,吸引地方政府和当地产业及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项目和创业企业的融资。再者,要不断挖掘校友及基金会的资源,通过设立产业教授、特聘教授等岗位使成功创业者和基金会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之中,并鼓励和吸引他们对创业教育项目的资助和捐赠。

5.开放办学,构建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上,日本政府驱动下的“官产协作”模式值得我国借鉴。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在资金扶持、创业辅导、税收优惠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和减化行政审批程序。其次,要借助教育部实施的“2011计划”的契机,推进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协同创新机制,依托三方合力完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区等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共同支援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再者,要通过政策宣讲、典型示范和价值引导等措施提高社会媒体和各界人士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度,积极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梅伟惠著.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31-90.

[2]张育广.美日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95-98.

[3]谢丽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J].教育探索,2010(10):146-148.

[4]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5):59-63.

[5]谢丽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94-96.

[6]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美国模式与欧盟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6):98-103.

[7]李志永著.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01.

(责任编辑 刘第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启示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