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萃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语法知识,渴望与老师用英语交流。有效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要使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提问技巧。
一、因材施问,逐层加深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课堂上的提问也要讲究因材施问。教学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想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学生能力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问题。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回答一些容易找到答案的信息题,中等水平的同学可以回答一些理解型的题,而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回答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发挥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与学习的积极性。问题的难度设置应该由浅入深,逐层递增。以阅读课为例,读前问题可以设置易找的年代、人物、事件等信息题,让学生对文章有所了解;而在读中活动时,设置细节性问题;读后问题可以设置成表述性的问题,如讨论、评价反思,也可以延伸至社会现象。问题设置的逐层加深可以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及时反馈,评价有道
教师对于所提的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答案,设定好回答人群。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后,都应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总结。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诊断,二是激励。信息论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要经历“接受信息—输出信息—得到反馈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显然,学生能得到反馈信息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就是信息反馈。通过评价,学生能获取回答正确与否的有关信息以及相应提示,学生根据这一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错误的认识得以修正,使认识得以完善。对于完全正确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就感。而对于不完全正确或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指出错误。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答案,继续提问回答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回答,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等。在评价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台阶”,既让他们能带着微笑“坐下去”,又让他们能满怀信心再次“站起来”。
三、停顿适当,提示得当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英语课堂往往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交织而成。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留一段思考的时间。其实在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内,往往是最沉寂的时刻,令人感到无比紧张,而学生能力的差异又会导致所需思考时间的长短不一。这时,不要催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另外,在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得不完全正确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或给予答案,而是应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有可能他们回答不上来,是因为还没有完全理解题目。这时教师可以简化问题,或换一种说法。毫无疑问,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随时给予提示,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给予答案时,可以教师自己说,也可以找其他同学继续补充。
四、方法多样,形式灵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提问方式可以多样,可以老师提问、集体回答,也可以一问一答,或是学生互问互答,或是针对一个开放性话题,一组同学逐一回答,等等。问题设置的形式可根据文章需要灵活多变。设置问题,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屋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重点突出,生生互动
每节课都会有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而这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往往需要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抛砖引玉。传统的提问方式都是师生互动,但新的教学法提倡课堂教学不仅要师生互动,还要生生互动。可以给学生自问自答或自问他答的空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驾驭课堂的成就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巧妙、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问题,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