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青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求,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放眼当前的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在生活化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多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收获,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设计要着眼于生活化多维目标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突出解题要点,这些都是着眼于应试教育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极力改革传统政治课堂中条分缕析式的课堂结构,更多地从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说起,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政治意识、实践素养与创新能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节的知识时,让学生从身边的汉字演化、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技工艺、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古今建筑、绘画艺术、家乡人物与文化等几个方面说起,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并概括得出教材结论。课堂上,有的学生说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在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的聪明智慧;有的学生说古代的长城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遥相辉映,彰显了我国人民在建筑工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的学生说京剧、武术、书法,还有享誉世界的《红楼梦》,沉淀了中华儿女在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还有班里的学生陈某毛笔字写得很好,传承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学生杨某平时能唱几句京剧,以后有机会想到戏曲学院深造;学生张某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希望以后能够将我国的中医学术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一节课下来,不但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代代传承中华美德的勇气与斗志。
二、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
有调查显示,当今中学生不喜欢政治学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材理论空洞,缺乏亲和力,所举案例无一不是任长霞、焦裕禄、杨利伟、袁隆平等榜样人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大差距,难以产生心灵共振。结果,这些名人、模范、伟人逐步沦为了学生应付考试的一些文字,而没有能够真正转化为他们切实的精神力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源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结合当前社会尤其是网络中热炒的社会热点案例,还有班里学生及学生的亲戚朋友中发生的相关案例,将其融入具体的课堂内容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笔者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节时,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分享了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的事例,还有陈斌强为了照顾痴呆的母亲,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去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的感人事迹。然后结合当前马路上有人摔倒该不该“扶”的社会大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手段是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知识点时,笔者更是紧密联系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人生理想,还有考试中作弊、食堂打饭时排队加塞等现象,将精神文明建设的课堂内容落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明晰了学习方向与人生理想。
三、教学方式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最为人诟病的便在于教师主宰着课堂,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桎梏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底下充耳不闻、昏昏欲睡的现象极为普遍。课改活动中,我们要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就不单要在教学目标与内容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更要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在操作、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政治素养。
譬如,笔者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节的知识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每个月在零食、学习用品、书籍、交通、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情况,指出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具体的合理消费的建议。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力争能够真正地当一个月的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家庭支出名目繁多,包括水电费、柴米油盐、孝敬爷爷奶奶、健康体检、体育运动、给车加油、按揭还贷等等。通过当家,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绿色消费”“避免非理性消费”等理论名词,而是体验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掌握了实实在在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虽然我们的课堂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维度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是达成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