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新一轮国企改革

2014-10-15 19:13杨明文
人民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企改革体制改革

杨明文

【摘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改革。1980年代以来,我国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夠推进国企改革,更好地实现国有经济的功能。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企改革 国有经济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着力点。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启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制约决定具体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应当适应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实行混合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早已不是十九世纪那样的政府不干预的纯市场经济,而是国家管制和私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在企业内部分别持有股权是各国都大量存在的普遍现象。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判断所有制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看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所有制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表现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企业资本以单一私人资本为主要存在形式。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高度社会化,经济发展高度市场化,公在制和私有制也由传统形式发展到现代形式。在我国现代公有制条件下,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自身的经济利益,是法律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在现代私有制条件下,私有制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已经高度社会化,公司化、股份化是其主要特征。公有制企业适应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向独立的市场主体方向发展。私有制企业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私有制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结合,企业由单一所有制发展为混合所有制。

混合经济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所著《经济学》中提出,市场经济和命令经济(计划经济)是两种基本的组织社会经济的方式。但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是带有市场和命令(计划)成份的混合经济①。混合经济思想最早是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其思想是,混合经济是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汉森于1941年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逐渐由单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存在社会化资本的公共经济,成为公私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在西方国家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政府通过财政、货币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全面介入经济运行。微观层面,政府通过不同时期的国有化和私有化,不断调整直接介入企业微观领域的范围和程度。混合经济的发展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除技术进步以外的,另一个最重要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可以从西方经济理论对混合经济的研究和西方国家发展混合经济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演化及改革开放后我党认识的深化和探索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角度讲,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制结构中,包括公有和非公有等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个企业的资本属于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混合所有制→单一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的演化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推进这项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一个演变的过程。安徽大学的李亚平、雷勇以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主要指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比重进行了统计学研究。1949到1958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为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一五”开始的1953年,公有经济占46.91%,私有经济占53.09%。其中,国有经济占43.04%,集体经济占3.87%。1959年到1979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为单一公有制。“三五”计划开始的1966年,国有经济占90.18%,集体经济占9.82%。1980年以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逐渐发展为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十一五”开始的2006年,公有经济占34.14%,私有经济占65.86%。其中,国有经济占31.24%,集体经济占2.90%。②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所有制结构向混合所有制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所有制结构转向混合所有制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条件的,反过来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宏观层面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的同时,也在企业微观层面探索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提高企业的活力。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财产所有结构”。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份”。“股份制是現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1999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拓展非国有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新的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现阶段,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国有企业是指由政府投资或参与管理的企业。政府的目标决定和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行为,而国有企业的目标兼有营利性和公益性。因此,国有企业既要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也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国有企业大都具有双重目标的特点,这就使国有企业具有一些共性的缺陷。国有企业公益性目标使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偏离最优状态。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人民,通过政府等层层环节监督企业,这就使国有企业的代理风险增大。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经理人个人激励往往不足,并且容易导致腐败问题。国有企业的这些特点和缺陷不是我国独有的,各国的国有企业都存在这些特点和缺陷。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国企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阶段。30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出现,控制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国有企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宏观层面,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分布过宽,而在公益性行业、民生保障领域、战略性、支柱性行业和领域的分布又不足。微观层面,国有企业的资本化不足,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不足,资本不能根据政策目标流畅地在企业、行业和领域间流动。尽管国有企业大多实现了公司制改造,但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内部人控制问题依旧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竞争领域国企“一股独大”导致企业活力不足,一些行政性垄断国企改革滞后,损害市场效率和消费者利益。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的途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加快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激发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在企业资本中的融合,为国有经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为非公有经济平等进入更为广阔领域,提供必要的条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深入研究认证,实行顶层设计和周密规划。

国有企业的优势是在企业发展目标上对宏观效益关注重于短期效益,对远期效益的关注重于近期效益,能够对经济长期发展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领导和支柱作用。国有企业的劣势是企业受政府干涉过多,企业自主权相对较少,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应当扬长避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国有资本要积极地进入。对于决定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国有资本要适度进入,国有经济要保持适度规模。对于规模效益不显著,竞争程度较高、不涉及重大产业发展方向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需要逐步退出,转移到需要进入的行业。国有经济在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进退,非国有经济在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转移,必然导致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将来,除少数特殊企业外,大多数存在国有资本的企业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和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要条件。国有企业改革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

我国正在展开新一轮国企改革,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具有政府干涉过多,企业自主权相对较少,预算约束软化,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缺陷。通过股份化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引入外部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国有企业的缺点,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按照投资比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以政府购买服务或成本补偿形式建立竞争性企业承担公益性职能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力量对企业自主经营的直接干预。加强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建设,规范董事会运行,使董事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层选聘激励的权责主体。实行累积投票制度,公平保护小股东权益。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利用兼并、收购、重组、破产等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对经理人员的约束,加强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和中介机构培育,不断完善全方位的外部治理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实现市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实行市场机制,与市场接轨,用业绩说话,靠市场选择。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控股问题上,国有经济“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对于需要控股的企业,根据控股企业的不同特点,可以实行绝对控股、相对控股、“金股制度”③。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改革决策。这一改革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原理,也为西方现代经济理论所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这一改革将使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格主体,既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功能,也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德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注释】

①[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4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37~38页。

② 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第54~55页。

③ 王欣辉:“金股制度研究”,2010年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0~30页。

责编 / 张晓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国企改革体制改革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论新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工业企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