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朱伟萍
(1.金华市中心医院 内科,浙江 金华 321000;2.金华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因此患者必须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并配合执行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等自我管理行为[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问题[2-3],然而多数研究均采用了未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自编问卷,这大大降低了该方面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测量工具,如《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SDSCA)。该量表被认为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工具之一[4]。万巧琴等[5]于2008年对SDSCA 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初步检验,李延飞等[6]于2011年针对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对该表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但以上两项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在重测信度的建立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未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量表的结构效度,且未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标效度。本研究拟对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再检验。
1.1 研究对象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和温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治疗以及参加糖尿病学习班的糖尿病患者共计500例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了18份无效问卷和63例1型糖尿病患者,最终获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问卷419份,有效回收率为83.8%。其中30例患者(来自金华地区参加糖尿病学习班的患者)在4个月后进行了重测,以建立量表的重测信度。
表1 有效样本特征表(n=419)
1.2 测量工具
1.2.1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了解患者基本人口学指标,包括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治疗方式、病程和糖尿病类型等,并让患者自我报告最近一次测量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
1.2.2 SDSCA及其中文版的译制 该量表是Toobert和Glasgow开发的用于测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自我报告问卷。2000年,Toobert等[4]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包括11个项目,涉及饮食(4个项目)、锻炼(2个项目)、血糖监测(2个项目)、足部护理(2个项目)和吸烟状态(1个项目)5个方面,测量糖尿病患者在过去1周内的一般性自我管理行为。在计分方面,采用了类似于李克特式的计分方式,其中饮食的前两个项目、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可获得平均天数(得分),而饮食的后两个项目(测量特殊饮食状况、包括蔬菜和高脂肪食物两个方面)和吸烟状态则需单独计分。第4题的计分为反向计分题。本研究采用了该修订版。
参考Bradley等[7]的观点,中文版SDSCA的内容翻译包括以下4个阶段:(1)由一名外语专业研究生对SDSCA英文原版进行翻译,并交由一名内科医生进行专业语言修订,形成SDSCA中文版一稿。(2)由另一名外语专业研究生将SDSCA中文版一稿转译成SDSCA英文转译版。(3)由第三名外语专业研究生和一名精通外语的内科护士,采用翻译效度指数(translation validity index,TVI)[8]对SDSCA英文原版和SDSCA英文转译版进行内容评价。除1个项目的评价分数为3分外,其余项目的评价分数均为4分。两名评价者未见分歧。(4)最后将SDSCA中文版一稿交由3名内分泌科医生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和修订,最终形成SDSCA中文版测试稿。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和LISREL 8.7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重测系数)、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判别分析。模型拟合指数采用以下综合指标[9]:χ2/df、近似误差指数指标、相对拟合指数。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量表的重测信度 在间隔4个月后对原样本中30例患者进行重测,计算第1~11题的重测信度,结果(表2)显示:重测信度在0.425~0.774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中等的重测信度。
表2 中文版SDSCA各题项的重测信度
2.2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计算4个分量表及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结果显示:饮食、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6、0.829、0.913和0.869,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18,表明该量表具有非常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3 量表的结构效度 由于量表的第11题与其他量表项目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故未纳入验证性因素分析,仅针对量表的其余10题进行分析。一共进行了4个模型的对比:模型一为五因素模型,对应于原量表的一般饮食、特殊饮食、锻炼、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5个因素;模型二为四因素模型,将一般饮食和特殊饮食合并为一个因素,称为饮食,其余3个因素不变;模型三为单因素模型,即自我管理行为单一模型;模型四为三因素模型,将饮食和锻炼合并为一个因素,称为饮食锻炼;模型五为两因素模型,将饮食、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合并为一个因素,称为户内因素。
结果(表3)显示:相较于其他4个模型,五因素模型的所有拟合指数指标均达到要求(χ2/df=2.122,SRMR=0.022,RMSEA=0.052,相对拟合指数和拟合优度指数均超过0.98),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原始数据。五因素模型符合原量表的结构内容,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3 中文版SDSCA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表
2.4 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 以最近一次检查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为效标变量,计算中文版SDSCA各分量表均分与效标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控制这两组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值为0.806,具有统计学意义(Wilks’λ=0.349,P<0.01),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的解释量达59.9%。该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逐步多元回归的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文版SDSCA各分量表得分对血糖控制水平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除吸烟状态分量表外,其余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有效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63.5%的变异(R2=0.653)和餐后2h血糖值55.1%的变异(R2=0.551)。
3.1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信效度 本研究以419例中国浙江部分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为样本,对中文版SDSCA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发现:中文版SDSCA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信度系数在0.425~0.774之间)和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在0.829~0.913之间),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其中本研究所得重测信度要低于万巧琴等[5]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两个原因有关:(1)纳入本研究重测信度检验的样本是参加糖尿病学习班的患者,定期参加相关学习可能是导致其自我管理行为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2)本研究重测信度测量的间隔时间较长,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善。
在结构效度的构建过程中,一共对比了5个模型,即一般饮食、特殊饮食、锻炼、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五因素模型;饮食、锻炼、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四因素模型;单因素模型;饮食锻炼、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三因素模型;户内因素和锻炼两因素模型。结果发现,原量表构建的五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数最优。该结果表明:一般饮食、特殊饮食、锻炼、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5个独立的因子。该结果提示在糖尿病教育过程中,需从不同层面关注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中文版SDSCA量表效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有效预测其血糖控制的水平。这与近期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0]。基于授权模型[11]和社会生态模型[1],患者是最终对健康负责和实施自我管理的主体,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例如社会支持因素)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产生作用,进而影响自我管理的结果(例如血糖控制水平)[12]。因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实现患者糖尿病治疗目标的核心变量,也应该成为糖尿病教育的重点内容。
本研究未发现吸烟状态对血糖控制水平的显著预测作用,这与万巧琴等[5]和李延飞等[6]的考虑是一致的。建议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修订版中,可考虑删除吸烟状态相关的内容。
3.2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应用前景 (1)由于中文版SDSCA的测试条目较为简洁,且操作方便,因而该量表可以应用于后续的相关研究,包括大规模流行性病学调查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提供相应的实证资料。(2)基于授权的思想,在糖尿病自我管理项目中,患者需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持下开展自我保健[13]。这要求患者实时监控自己的自我管理行为状况。中文版SDSCA提供了相对较为简便和易于理解的自我测评方式,可考虑将该量表作为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自我管理项目过程中的自评工具,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提高自我管理项目的实效性。(3)考虑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密切,可尝试将中文版SDSCA的测试结果替代传统的血糖控制指标,以直接评估糖尿病教育项目实施的效果。
3.3 本研究的不足 (1)在信度验证方面,本研究只纳入了30名参加糖尿病学习班的患者进行了重测信度的计算,样本量可能偏小,而且还存在混杂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的可能性,从而会低估该量表的重测信度。(2)在效度验证方面,本研究未进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的验证,在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丰富中文版SDSCA的效度指标。
[1]华丽,李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概念演变及最新理论模型[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31(3):132-135.
[2]贾芸,王君俏,刘伟.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21-23.
[3]闫雅更,张国忠,孙文广,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6):610-611.
[4]Toobert D J,Hampson S E,Glasgow R 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etes Care,2000,23(7):943-950.
[5]万巧琴,尚少梅,来小彬,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A):26-27.
[6]李延飞,陈伟菊,许万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改良及其信效度检验[J].现代医院,2011,11(3):148-150.
[7]Bradley C.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diabetes[M].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03:43-55.
[8]Tang S T,Dixon J.Instrument trans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quivalenc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The Chinese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J].J Nurs Measurement,2002,10(1):59-76.
[9]张岩波.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须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308-310.
[10]Al-Khawaldeh O A,Al-Hassan M A,Froelicher E S.Self-efficacy,self-management,and glycemic control in adul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2,26(1):10-16.
[11]罗月青,李海玲,杨亚平,等.授权在慢性疾病患者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35-38.
[12]Stopford R,Winkley K,Ismail K.Social support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Patient Educ Couns,2013,93(3):549-558.
[13]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