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剑锋
摘 要 为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实践能力,各高校纷纷建立计算机创新团队,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一实际,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机创新团队发展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团队建立机制、人才梯队、选拔培养和组织管理等。经过探索,该发展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创新 发展模式 选拔培养 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Computer Innovative Team Development Model
LIAO Jianf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hu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computer innovative practice,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computer innovation team,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In response to this rea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er innovative team development model,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eam to establish mechanisms echelon personnel, selection and training, an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fter explorati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l; selecting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0 前言
团队合作是当代科学研究一大发展趋势。对于一些学科前沿的研究来说,没有实力雄厚的团队,是很难取得突破的。而实践也证明,团队研究有利于交叉学科的融合以及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很多高精尖科研成果往往来自团队研究。这一趋势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对创新团队的培育,打好团队研究的基础,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需要。创新是生存之本,创新是动力之源。创新团队是学生发展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创新团队中,因为有明确研究方向与有效的领导组织,团队能够将课堂知识、科研实践以及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获得更广泛的创造机会和发展空间,能够产生出一大批先进性、实用性的科学成果。比如,每年的“挑战杯”大赛中都会有很多参赛项目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收获学术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计算机创新团队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团队主要是以课外团队形式存在。主要有四种: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发组成的科技创新小组。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冰岩作坊团队、联创团队,就是一个以本科生为主体的课外科技活动团队,它实际上也是基于导师引导下的人才孵化站。二是以参加某种科技竞赛为目标而组建的合作团队。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参赛团队。三是以团队形式参与教师的课题组,在教师主导下从事科学研究。这种形式一般是以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构成。四是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围绕特定的课题项目组建团队,进行创新实践。基于各学校实际,计算机创新团队可以将上述四种形式综合使用。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计算机大赛,最忌讳散兵游勇和单打独斗。好的团队协作是程序开发的基础。各个工作室团队要形成流畅的人才输送渠道和协作机制,要为学生全局考虑。人才选拔出来后,忌让学生忙于各种竞赛,而忽略了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的锻炼。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就业,企业需要的是学生开发软件项目的真正动手能力,项目实践经验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动手参与实际软件外包项目方面,还需要加强。因为竞赛组织部门会颁发获奖证书,高校也比较看重学生获得奖项等指标,所以学生创新团队偏重于“应赛”,参加具体项目开发偏少,这种现象应该受到重视。同时,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将其内在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作为高校教师,也要尽其所能为团队为学生开辟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和社会软件市场。另外,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和授课压力都很大,在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需要抽出更多的业余时间,另外,学生自发成立的科研兴趣组织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指导。
1.1 团队创立
过去由于场地等各方面原因限制,学生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比赛都是各自为战,教师也难于对其进行组织和管理。各学校可以根据各院系特色和优势,组织优秀学生建立计算机创新团队。团队最好要有固定的办公和学习场所,团队下面可以设立工作室。计算机创新团队的定位,就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编程打基础,以学科竞赛拓思维,以软件项目为驱动,为校内和校外开发应用软件系统,从而打造成一支理论功底厚实、软件开发能力强的团队。
1.2 人才梯队
人才是团队发展的关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团队,流水的学生。学生终归要毕业离校,创新团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充实队伍。创新团队要搞人才梯队,要有传承,特别是技术传承,否则,团队就会出现人才断档,项目中断。本科生第一年基本上是在学公共通识课程,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第四年要考研和找工作。一般本科生做项目的时间不超过两年。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在这两年内挖掘出真正的有潜质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创新团队。发展人才梯队的关键,就是要做好选拔和培养这两项重要工作。endprint
1.2.1 选拔
选择什么样的好苗子是第一考虑的因素。选拔团队成员要求“德才兼备”。所谓德,就是要听从指导教师安排,按照团队要求,令行禁止,但听话也不是要唯唯诺诺。在团队工作方面,团队成员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项目成员中,动手能力强而责任感差的学生,使用起来是很危险的。团队成员要有很强烈的项目责任感,避免项目中期团队成员突然退出,严重影响项目进度。所谓才,就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能够根据客户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开发任务。同时,也能够根据团队内部项目需求,随时调整项目组成员和项目开发方向。对于团队成员项目调整,要做到“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品格第一,技术第二。态度决定一切,技术可以后期逐渐培养,但态度和品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大一年级,各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全校性的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通过比赛,选拔出全校C语言基础编程优秀者,作为团队储备人选。这种方式选拔的人才是最终进入创新团队的力量,发现得早,进入也早。另外,在后期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的优秀潜质和动手能力被其他教师发现,也可以推荐给创新团队。通过近两年实践训练,这两种选拔方式选拔出的人才都会成为各个项目组的重要技术骨干。
1.2.2 培养
进入创新团队的学生都是佼佼者,一般都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具有比较扎实的编程语言基础,需要进行后期培养和训练。进入大二,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算法培训和计算思维强化,同时参加一些全国和省市级的程序设计大赛,以起到锻炼和考察团队成员的目的。在学生具备基本编程语言基础和算法思想之后,在大三和大四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整个培养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流程
1.3 组织管理
在学校和院系指导下进行工作,导师是创新团队的主要负责人,计算机创新团队可以实行导师负责制。团队日常工作可以安排学生队长负责,选拔那些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学生组织和管理团队日常事务。
2 总结和展望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一般来自不同年级、学科的学生或者资深指导教师组成,这种合作模式有合理的学科和素质结构,知识基础宽厚,学术环境宽松,为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创新团队一般都有统一的目标牵引,有利于大学生完善人格和世界观的发展。在创新团队中,团结与协作是基础,每一名成员都要学会包容、欣赏和尊重其他成员的个体差异性,才能使整个团队产生凝聚力,发挥出强大的团队力量。创新团队的工作氛围比较融洽,非常有利于成员创新精神、拼搏精神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现如今,高校的激烈竞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考研和就业率。很多学校开始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有的团队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为学校增辉添彩,成为了学校的金字招牌。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的发展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及其省市媒体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还亲自莅临“Dian”团队考察。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建立有学生团队,为防止千篇一律,各高校应该学习和借鉴“Dian”团队的发展模式,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计算机创新团队要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在学校和各院系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下,计算机创新团队需要总结经验、展望未来,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成为各学校的亮点。
基金项目:文华学院教改基金项目:师生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实践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文映春,曲斌.团队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演化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2013(8):38-40.
[2] 朱琥.多学科协作创新学生团队建设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11):51-53.
[3] 杨炳君,姜雪.高等学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