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摘 要:由于学困生形成原因的不同,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切记眉毛胡子一起抓,应该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学困生;特点;转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神圣职责。学困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一、学困生的特点
1.家庭原因:(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沟通困难;(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2.学校原因:(1)學习遭受挫折后,教师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的肯定;(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3.社会原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2)急功近利的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
由于以上诸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形成了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独有的特点: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学困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能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二、学困生的转化
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认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勇气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由于学困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为先进不大可能。它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讲清道理,注意他们一点点的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我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会改变的。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3.挖掘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人人都有优点,如同人人都有缺点一样。再好的学生都有缺点,再差的学生也有优点。在班级多开展一些活动,以便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展现自己的闪光点,还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一次班级书法展时,意外发现一学困生写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于是我把他的作品贴在头版头条,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让他负责黑板报的抄写,谁知他一次比一次写得漂亮。为此,我们班的黑板报还受到学校的表扬。这次他可以在班级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的每门功课也有所提高,作为老师,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取得成绩更高兴的事呢?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学困生的优点。
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学困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订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做好后进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6.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做是平庸的人,后来却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
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