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玲 孔德南 高建舟 邓杭州 尚继方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控轧控冷技术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对于低碳高强度钢来说,添加B既可以保证钢的低碳当量,又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从而满足钢板的高强韧性。这主要是利用固溶硼在奥氏体晶界偏析,抑制晶界中铁素体相变核的生成来提高淬透性。笔者通过实验,就不同成分设计的低碳贝氏体钢中硼对组织性能、CCT曲线及焊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冷却速率对含硼低碳贝氏体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由于B易与N结合并以BN形式析出,因此,为确保固溶B,通常添加与N化合力强的Al或Ti来固定N,本次试验采用微Ti处理方式进行固N。为充分研究硼在低碳贝氏体钢中的作用,本次试验采用Nb-B-Ti、Nb-Cr-Mo成分体系设计的级钢进行研究。试验钢化学成分详见表1。
表1 试验材料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试验材料采用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LF炉→VD→板坯连铸→3500 mm炉卷轧机工艺流程。试验坯采用安钢1#宽板连铸机的150 mm连铸板坯,将不同成分的试验钢通过再结晶区+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制轧制,并进行控制冷却,然后分别进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检验及连续冷却试验。试验钢采用的控轧控冷工艺见表2。
试验钢控轧控冷后对1#~3#加取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和夏比V型冲击试验,试验钢强塑性能、韧脆转变温度分别如图1、图2所示。
表2 试验材料所采用的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
图1 1#~3#试验钢强塑性能
图2 1#~3#试验钢韧脆转变温度
由图1可以看出,通过1#~3#强塑性对比可知,在充分固N的情况下,硼可以在低碳贝氏体钢中发挥相当强的淬透作用,但其在显著提高强度的同时,塑性却受到不利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塑性随强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试验钢通过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硼对于强度的贡献远远强于Mo、Cr等贵重合金元素,并且添加10×10-6左右的硼即可发挥作用,即使是淬透性能很低的1#试验钢,通过添加微量B元素,也可以大大提高其强度。固溶硼在奥氏体晶界偏聚,可以抑制晶界中铁素体相变核的生成,从而提高了淬透性[1]。另外,硼不仅加强了铌的析出效果,而且可以形成Nb(C,N,B)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在热变形后,在奥氏体中会通过应变诱导在位错线上析出,从而明显阻碍变形后晶界的运动,强化了奥氏体晶粒。
由图2可以看出,1#、2#试验钢在Cev设计差异很大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的控轧控冷工艺,其韧性并没有显现太大差异,但相比3#试验钢其韧脆转变温度有所升高。综合分析,B的添加,在对塑性和韧性稍有影响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钢板的强度指标;在降低合金成本的同时,保证了钢板的综合性能。
低碳贝氏体钢是一类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种,因其低碳设计消除了碳对贝氏体组织韧性的不利影响,这类钢的强度不再依靠钢中碳含量而主要通过组织强化控制,因此,对2#、3#试验钢取样委托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进行连续冷却,其CCT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试验钢CCT曲线
由图3可知,硼的添加使低碳贝氏体钢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曲线右移,并且铁素体、珠光体转变温度下移,推迟了铁素体、珠光体的转变。2#试验钢以10℃/s的冷却速率冷至560℃即可获得100%贝氏体组织;3#试验钢以13℃/s的冷却速率冷至530℃获得贝氏体组织。在低碳贝氏体钢变形后的冷却过程中,硼原子在晶界的偏聚会极大地阻碍新相在晶界处形核,从而使先共析铁素体生成区明显右移,扩大了此钢种获得均匀贝氏体组织的冷速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硼对低碳贝氏体钢性能的影响,利用ZEISS Observer A1m金相显微镜对试验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组织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回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
由图4可以看出,1#试验钢主要是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的混合组织;2#试验钢主要是粒状贝氏体和少量多边形铁素体;3#试验钢主要是针状铁素体和少量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显微组织图像中原压扁奥氏体晶界清晰可见,这些未再结晶奥氏体区进行了充分累计变形的压扁奥氏体变形带,可作为晶粒内相变驱动质点,从而有利于控冷阶段试验钢的相变控制。在低碳贝氏体钢中添加硼,使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曲线右移,硼抑制了铁素体、珠光体形核。另外,低碳贝氏体钢基体中固溶的铌、硼原子在冷却及相转变后,将在贝氏体内析出Nb(C,N,B)化合物,进一步强化贝氏体组织。
低碳贝氏体钢由于其碳含量很低,因此焊接冷裂纹敏感性很小,另一方面这类钢在焊接过程中晶粒长大倾向性很小,因此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4]。由表1中1#~3#试验钢Pcm值分析,2#含硼试验钢焊接性能理论上和3#试验钢焊接冷裂纹敏感性应该相当,为进一步探讨硼对低碳贝氏体钢工程应用的焊接性能,对2#钢取样委托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进行焊接实验,见表3。
表3 2#试验钢焊接性能试验
通过对2#试验钢进行插销冷裂纹试验、斜Y坡口焊接裂纹进行试验,并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最高硬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较小,对氢致开裂敏感性很低;中等约束条件下室温不预热焊接不会产生冷裂纹。
利用ZEISS Observer A1m金相显微镜对对焊接试验钢热影响区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组织照片如图5所示。
图5 2#试验钢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
由图5可以看出,在铌、硼综合作用下,这类钢的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仍然为高强韧的贝氏体组织。这种贝氏体组织内部的位错密度很高;另一种原因是在焊接快速冷却过程中,硼和铌原子会偏聚在新形成并正在移动中的奥氏体晶界上,从而明显地减缓了这些新晶粒长大,在加热时钢板中存在的Nb(C,N)析出除了阻止新晶界移动外,还要经过一个自身的溶解过程,从而在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硼的添加有利于在低碳高强钢设计生产过程中得到贝氏体组织,但在冷却过程中形成Fe23(C,B)6类型的硼化物,在TMCP状态下,由于硼的作用导致晶界处位错密度较高且处于混乱状态,应力也会相应较大,对冲击韧性不利,容易出现冲击性能波动问题。在有些资料中显示[3],Fe23(C,B)6大约在970℃以上不稳定而消失,在600℃以下也因不稳定而无法存在;但Cr元素的加入具有稳定Fe2B相的作用,并随着Cr含量的增加,950℃时Fe23(C,B)6相的存在区域也随着扩大,且在600℃以下也能稳定存在。
另外,含硼钢淬透性对冷却速率比较敏感,硼的淬透性主要是由于硼的晶界偏聚、硼化物晶界析出造成的,随着冷却速率的的增加,硼在晶界的非平衡偏聚物增多,并且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出现硼析出物。在快速冷却阶段由于奥氏体过冷度增大,促进了贝氏体铁素体向细板条束发展。在含硼低碳贝氏体钢的生产过程中,冷却速率的控制对组织、性能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Nb-B-Ti、Nb-Cr-Mo不同成分体系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冷却曲线的研究,得出:
1)低碳贝氏体钢中硼的加入使铁素体、珠光体转变点下降,使CCT冷却曲线右移,扩大了贝氏体组织的冷却速率范围。
2)硼的添加强化了钢的显微组织,对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贡献很大,并且强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升高;Nb-B-Ti钢相对于Nb-Cr-Mo钢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3)含硼低碳贝氏体钢在中等约束条件下,室温不预热焊接不产生冷裂纹。
[1] 贺信莱,诸幼义,柯俊.硼向奥氏体晶界的非平衡偏聚[J].金属学报,1982,18(1):5-10.
[2] 梁晓军,焦四海,王聪,姜洪生.冷却速率对直接淬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7,31(2):16-18.
[3] 符寒光,宋绪丁,刘海明,雷永平,成小乐,邢建东.热处理对Fe-B-C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39(6):1125-1128.
[4] 翁宇庆,等.超细晶钢[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27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