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平
走过一段快速发展期,我校“友善用脑”教学研究渐渐步入瓶颈,改革难以有效推进。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新进教师缺乏实践,空有一腔热情却入门不得;接手新班的教师求简求快,重返“教”堂;年长教师因袭陈法,变革困难……经过反复的思量与研讨,参照教学竞赛磨课的经验,我们想出了“一课多上,都上一课”的教研方式。
孔玉双老师刚从其他学校调入,年轻而有激情,聪慧而富灵气,但因为不熟悉学校的教学思想,对“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还把握不准。她主动申请“一课多上”。孔老师把《天鹅的故事》一课上了6遍。每次上课,我与全体备课组成员都参与共同观摩、研讨。“小组合作”、“思维导图”何时用最合适,怎样用最有效?“自学导航”怎样设计最有利于自学?这些问题在反复的探讨与挖掘中由模糊走向清晰,由理论转化为行动。
“一课多上”为老师们积累了经验,明确了方向。在研讨中,他们越来越多地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让思想与实践对接。借此东风,我建议把活动推进到第二阶段——“都上一课”。一周的时间准备,8位老师同上《黄河的主人》,每周两位老师展示教研。这既是对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检验,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又经历四周的磨课,备课组的展迟宁老师看到时机成熟,主动提议,可以把“都上一课”的最后两节面向全校开放,让大家都看一看他们的成果。苦尽甘来,最后两节研究课既体现了课改方向与理念,又具有教师的个人特色,在全校范围内获得了极好的反响。
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在思考中寻觅智慧。就是在这样的摸索过程中,“一课多上,都上一课”成为我校校本研训的重要路径。这一活动让所有教师都走进课改的轨道中来,分享改革的“红利”,收获成长的幸福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