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远霞
课外阅读的真正价值,是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号召学生张开思索的翅膀,在书中寻求精神力量。应号召他们热爱读书,让他们在获取知识发展个性的同时,通过读书,给自己一份厚实的精神底子,最终,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我们所说的精神底子,指的是高雅的兴趣、积极乐观的情感、坚强稳定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等,而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使学生具备这些精神内涵,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本好书,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去体验审美的愉悦,去感受审美情趣,一旦兴趣激发起来,他们就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从阅读“兴趣差异”的调查看,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不一致的,偏重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喜爱读文学作品,偏重抽象思维的同学则喜爱阅读文史哲类的书籍,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将自己的兴趣放在一些低级庸俗的武侠言情小说上,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重视读物的选择,努力激发他们对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渴望获得知识、获得崇高精神享受的内在需求,在这些需要的支配下,更广泛地涉猎课外优秀读物,从中获取精神养份,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及高尚的情操,促进其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的发展
课外阅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是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情感世界也变得逐渐充实。沈从文笔下神奇迷人的湘西风光,《三国演义》展示的宏伟壮阔的历史画卷,泰戈尔字里行间蕴含的人生哲理,通过这样广泛的阅读,在增长了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二是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情感。情感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体验,同学们广泛的接触优秀课外读物,能陶冶情操,使其更深刻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真善美,鞭鞑假丑恶,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悲惨遭遇和冉阿让的诚实善良,《简爱》中简爱的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魅力,《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伽西莫多的美好灵魂,无不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的心灵,而《欧也妮·葛郎台》中守财奴的贪婪凶狠,《伪君子》中达尔丢夫的卑劣无耻,又让他们痛恨一切丑恶,另外如一些优秀的科普科幻作品则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了他们认识自然、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总之,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使学生更清楚地辨识真善美和假丑恶,成为一个具有崇高而优美精神世界的人!
三、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外阅读要持之以恒,这对他们的意志力是一个考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能力不是短时间阅读有限的篇章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脚踏实地的努力,需要明确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战胜阅读中的困难,从而逐步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阅读堡垒,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意志力也在这样的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得到了磨练。二是课外读物中大量意志坚强的人物,给予了他们有益的启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克思、达尔文、布鲁诺等等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物,他们一生坚定不移地追求,甚至不惜为真理献出生命。他们使学生们认识到了为理想,为信念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长期的意志熏陶,同学们会由最初的钦佩赞赏,转化而成为一种自己的行为。这个转化过程本身就是意志力的培养过程,古今中外大量的读物尤其是名人传记提供了这一转化的条件,学生通过阅读自觉不自觉的接受意志教育,最终自己也将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四、通过课外阅读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一个具备良好性格的人应该拥有美好的情怀,遇事沉着坚定,做人自尊自强,还关注社会和人生,思考宇宙和自然,这一切是良好性格的起码内涵。课外阅读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重要渠道之一,课外读物涉及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能够启迪我们去联想、去思考、由肤浅而深刻,由浮躁而沉稳,逐步成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卡夫卡的《变形记》表达现代人类在工业文明进程中深刻的孤独感,海明威《老人与海》表达人类饱含激情的共同追求意识,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道出了人类对时间永恒,生命渺小的无限感慨。作家既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他的思想来源便是周围的世界,他对人类普遍的情感表达,正说明了他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的广阔胸襟。因此,经常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同学就逐渐养成了从整体上观照世界的习惯,在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在知识经验的积累中,滋长关注现实人生的责任感,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课外阅读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其价值也不仅仅是以上所说的几个层面,在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如此说来,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然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困惑却很多,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来自于少年时期读书的启示,使我始终不愿轻视或放弃这块阵地,这些年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可以说,通过课外阅读,我的语文教学变得多姿多彩。主要做法如下:
1.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首先,应确立具体阅读目标。一是将课内与课外联系结合起来,配合课文学习,安排课外阅读,如对比阅读,学习了《雷雨》后,可再阅读《日出》,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曹禺剧作的理解和把握。扩充性阅读,学习了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则可布置读《漏斗户主》、《陈奂生转业》等系列作品,以拓宽视野。还可进行评价性阅读,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可阅读有关评析文章,以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总之,通过这些阅读,有意识地将我们由课内引向课外,使课外阅读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中进行。二是列出具体书目,早作准备,教育部在前不久颁布的两个新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并具体规定初、高中生的阅读总量。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删。
2.在阅读进度、阅读方式、阅读检查等方面要有具体要求 规定每天或每周的读书时间,每学期我也会用相对固定的时间,比如自习或课余,给学生读书,那种师生共同陶醉的情形是十分美妙的。阅读检查主要是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或师生面对面交流读书体会,当然还可以在考试中设计试题,进行考查。
3.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不成为他们的负担,合理安排读书的时间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要有挤时间意识,尽量开发时间潜能,善于用零碎时间,尽可能多读一些书。
4.要求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是一定要做笔记的。因为读书笔记是个人脑外的信息储存器,是大脑记忆能力的延伸。笔记里材料积累多了,就可以增长知识,能创造,再生新知……这些道理,学生其实是明白的,甚至做笔记的基本方法,如摘抄式、索引式、符号式、提要式、心得体会式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掌握也不难,关键是好习惯的养成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5.开展读书活动,扩大阅读空间 激发读书兴趣,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品尝到读书的乐趣。比如成立读书社、举行读书报告会、开展读书笔记评选和展览,还有朗诵会、戏剧表演等等,通过有益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提高整体素质的学习目标。
总之,丰富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给学生一份厚实的精神底子,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阅读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贵阳一中。endprint